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
大学首页 学院首页 手机访问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成果

第一项:

 

 

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报书

 

 

 

成果名称:“国际合作、前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培养”

           的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其实践  

人:     李秉忠   何志龙   Tim Niblock  

               郭响宏   Seevan Saeed  

起止时间:        20141月至20195  

完成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推荐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申请时间:    2019       5      29   

 

 

 

 


填表说明

1、 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 个汉字。 

2、 成果曾获奖情况不包含商业性奖励。 

3、 成果起止时间指实践检验时间。 

4、 凡不填内容的栏目必须用“无”表示。 

5、 正文内容应用四号宋体。

6、 本申请书一式两份,A4纸双面打印。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 

 

 

 

 

 

 

 

 

 

 

 

 


一、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历史研究的系列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研究体系的构建,世界史研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世界史研究生培养重点围绕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基本科研能力”展开,但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世界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要求,更加强调人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掌握除英语外的小语种交流阅读能力及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鉴于此,如何在继承现有良好培养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世界史研究生培养体系,就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实践问题。

中国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早,但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体系建设与前沿引领匹配度不高;2)学术创新能力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3)国际胜任力,尤其是语言能力与人才的国际化需求不匹配;4)目标培养与学生的发展诉求不匹配。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这些问题制约着世界史人才培养国际化竞争中树立中国模式的路径实现。

本探索主要聚焦于中东历史和政治课程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维创新和实践摸索,将成果外溢至整个世界史专业,外溢至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外溢至国内其他高校世界史研究生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世界史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通过引进一流师资,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建设代表国际水准的高水平课程体系。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授课,选拔本校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共建小组随堂听课、讨论,搭建多元课程体系,既有直击国际学术前沿、对世界史专业学生学术素养构建有重要价值的专业方向课(3门),也有能提升世界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语言课程(3门),还构建了有国外和校内学者共同推出的交叉学科课程(2门),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计划和实现矩阵,以一流的师资团队和高质量的过程培养实现一流人才的输出。

2)通过让研究生加入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团队,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以一流科研项目和成果为引领,以研究生深度参与导师及国际一流学者研究过程为载体,以学术规范和能力的训练为目标,搭建研究生学位成果体现和优势转化的研究平台。

3)通过打造品牌国际会议、创办专业期刊等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对话水平。在五年的教育实践中,研究生参与高端学术会议的筹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讨、参考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参与专业学术期刊的各种审稿研讨,以平台建设促进研究生同国际前沿对接和对话能力的提升。

4)通过严控“入口、过程和出口”三个关口,保障研究生培养卓越质量。国际学者和校内优秀学者共同把好质量第一关,国际学者和校内学者共同把好课程论文关,开题报告、预审读、匿名外审等把控培养输出关。

3.创新点

1)模式探索:引培并举,融合各方资源,架构多维合作,打造一流的课程体系,创设“国际合作、前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培养”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2)理论创新:以前瞻性、国际化的培养制度建设来规范研究生培养与成果生成,以多学科交叉培养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激发科研潜力,达到立德树人的功效。

3)育人平台建设:全面搭建面向研究生科学素养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资源平台,形成国际合作、融合各方资源的培养网络,在国内具有引领示范效应。

4体系构建:构建契合世界史专业特点、符合研究生培养趋势、涵盖知识积累和素养提升、凸显学科特色,并具有推广价值的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国际化教育成果显著:第一,聘任蒂姆·尼布洛克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组建了一流教学科研团队,打造了包含《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阿拉伯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特色鲜明、紧跟国际前沿的一流课程体系,课程教材正在整理出版中,将对国内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有效的课程贡献。第二,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数十人次赴我院开展讲座报告、系列专题授课、暑期学校等种类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掌握学科前沿提供了有效渠道,部分课程吸引了西安及陕西周边省份的学生前来听课,外溢效应已经显现。

2)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突出成效:部分学生的科研成果在《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他们还在国际团队的推荐下,赴埃克塞特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交流深造。毕业后多名优秀研究生或考取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或进入高校行政岗位,较高的考博率和高就业率显现出了培养成效。

3)平台育人成果丰硕:世界史学科申请获批了土耳其研究中心等三个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创办了《土耳其研究》等专业期刊,举办了与中东中亚有关的高端学术会议十余次,拟定了与埃克塞特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的合作交流协议,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平台。以这些平台为基础,研究生参与各类国际或国内重要研究项目,参加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刊物的审校,平台育人效果在持续显现。

4)引领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五年来先后赴南京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国内外重要高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就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交换意见,大力推广此培养模式。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正在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亚研究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推广应用。不仅如此,国际合作开发研究生课程、高端会议关注前沿、严格的课程论文制度正在被兄弟院校借鉴采纳,反响较大。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李秉忠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5年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联系电话

13649286841

现任职务

历史文化学院

副院长

电子信箱

lbz1975@snnu.edu.cn

邮编

710119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成果何时何地曾受何种奖励

 

201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现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中央高校重点项目“20世纪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考察”以及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土耳其如何以欧盟标准处理库尔德问题”等。曾在《西亚非洲》、《史学集刊》、《世界民族》、《欧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反响。

 

 

 

 

总体负责,统筹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成就推广、后期规划,以及课程设计,培养方案制定和学院部分课程讲授等。

 

本人承诺所陈述的主要贡献及提供的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学术规范,成果知识产权无异议,相关材料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评审及公示,上传 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2)完成人姓名

何志龙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年2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联系电话

13096982836

现任职务

历史文化学院

院长

电子信箱

hzl@snnu.edu.cn

邮编

710119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成果何时何地曾受何种奖励

 

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等研究课题8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及教育部规划项目多项。兼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分会副会长,中国中东学会理事,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负责部分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的设计,负责《中东历史》课程的讲授,致力于优化世界史课程模式,培养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并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的专业人才。

 

本人承诺所陈述的主要贡献及提供的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学术规范,成果知识产权无异议,相关材料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评审及公示,上传 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3)完成人姓名

Tim Niblock

性 别

出生年月

1942年

最后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埃克塞特大学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联系电话

 

现任职务

陕西师范大学外聘教授;清华大学外聘教授;埃克塞特大学荣休教授

电子信箱

T. C. Niblock@exetet.ac.uk

邮编

 

通讯地址

 

成果何时何地曾受何种奖励

 

 

蒂姆•尼布朗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东问题专家、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现任欧洲中东学会副会长。

 

 

 

 

主要负责外国专家的介绍和引进,以及课程规划和教材建设,同时负责部分课程的讲授。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将我院国际人才交流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本人承诺所陈述的主要贡献及提供的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学术规范,成果知识产权无异议,相关材料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评审及公示,上传 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4)完成人姓名

郭响宏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8年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5353550069

现任职务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电子信箱

xawhtgxh@163.com

邮编

710119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成果何时何地曾受何种奖励

 

先后获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等教学奖项。在科研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两项,先后在《世界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陕西省优博论文获得者。

 

 

 

主要负责国际会议,组织和筹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负责外宾接待,同时英文著作的翻译和部分课程的讲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本人承诺所陈述的主要贡献及提供的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学术规范,成果知识产权无异议,相关材料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评审及公示,上传 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5)完成人姓名

Seevan Saeed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0年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联系电话

07809438058

现任职务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电子信箱

Ss474@exeter.ac.uk

邮编

710119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成果何时何地曾受何种奖励

 

 

2016年发表《土耳其的库尔德政治:从库尔德工人党到土耳其共和国》;2016年发表《十字路口的土耳其:土耳其和土耳其的库尔德运动国家途径》;2014年发表《动荡三角:土耳其,伊朗和库尔德人问题》。

 

 

 

 

    主要负责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水平改进,外国语言课程的设计,主讲阿拉伯语等学习等。负责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

 

本人承诺所陈述的主要贡献及提供的佐证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学术规范,成果知识产权无异议,相关材料不涉密、可在互联网上评审及公示,上传 的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人签名:

                                   月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1)完成

单位名称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主管部门

陕西师范大学

联系人

李秉忠

联系电话

13649286841

传真

86-029-85310127

电子信箱

Lbz1975@snnu.edu.cn

通讯地址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邮政编码

710119

 

 

 

 

 

 

世界史学科历来是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如朱本源、杨存堂、白建才等国内著名学者,现有专业教师20名,其中外籍教师3人,形成了中东中亚史、冷战史、苏联东欧史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每年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都在20人以上, 是国内世界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深化世界史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以人才培养深化学科建设,学院积极推动世界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1. 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强调国际化因素:以顶层设计带动世界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2. 充足的资金支持:学院专门从学科建设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五年来先后共计投入10万余元;

3.资料平台建设:学院先后协同学校图书馆购买世界史专业方向数据库若干,如GALE珍稀原始典藏档案数据库,Taylor&Francis世界大战至冷战时期的秘密档案数据库、英国外交部机密文件:中东数据库等;

4.平台建设:积极筹划、申办教育部三个国别区域研究基地,并推动期刊建设;

5.管理和服务保障:学院党政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中国际会议的召开、外籍教师的聘用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单位盖章

 

    月     日

 

 


、推荐、评审意见

 

单位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专家

 

 

 

 

 

 

 

 

专家组组长签字 

   

五、附件目录 

1、成果总结(不超过 5000 字)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历史研究的系列讲话精神,同时也为切实解决世界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高世界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对世界史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对世界史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评估与调研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研团队在项目负责人李秉忠教授的带领下,围绕构建国际一流的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经过五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和优化改进,教研团队通过模式探索、体系构建、育人平台建设、建章立制等途径,多维度、全方面的构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高端育人平台搭建、特色培养体系构建及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上解决了当前世界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得到了诸多其他高校世界史学科同仁们的一致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1在国际化教育方面,通过打造国际化的一流教学团队和课程体系,以高质量的过程培养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

首先,为提升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教研团队倾力打造了一支由国际一流学者带领国内优秀学者的教学研究团队,通过引培并举、融合各方资源、架构多维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多种课程类型的建设。基础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以中东史专业为中心,带动世界史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目前开发的课程既有紧盯前沿又注重基础知识累积,旨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专业方向课,比如《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中东古代史》《二十世纪中东史》等,主要由李秉忠教授、蒂姆·尼布洛克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何志龙教授和菲利普罗宾斯教授(牛津大学)等开设,《中东国际关系史》则由外籍教师希万·赛义德博士开设。同时,学院高度重视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语言能力,尤其是研究对象国语言能力的培训与掌握为提升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学院开设有多门语言能力培养课程如李秉忠教授的《专业英语》希万·赛义德博士的《阿拉伯语》课程、尼克斯博士的《土耳其语》课程。中东地区国家语言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语言文化的理解度,同时也为学生甄别与利用外文材料提供语言工具中东史方向的课程模式辐射了到世界史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如赵旭黎老师开设《研究生俄语》、李化成老师开设拉丁语》等。除了建设世界史专业的方向课程,世界史学科还构建了由国内外学者共同推出的交叉学科课程,如《人类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以及《中亚历史研究》等,这些最先从给中东史方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史所有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多学科综合研究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其次,每年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数十人次赴我院开展讲座报告、系列专题授课、暑期学校等种类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掌握学科前沿提供了有效渠道,部分活动吸引了西安及陕西周边省份的学生前来听课。为了扩大课程培养的效应,拓宽学生的学习视域,学院近年来学院邀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教授、马克教授、希万·赛义德博士开展暑期课程,为同学讲授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在课余时间为同学提供了新的学习体验,学生由此丰富了自身的学习经历、提高了研究素质。学院定期召开的讲座涉及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国别历史研究、国际热点问题研究及专业论文写作等方面,学生参与度高,态度积极。这些课余学术活动的开展辅助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为世界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拓宽了渠道。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收获很大,在学生们与外籍教师的临别感言和致谢词中,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一流的教研团队和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领略到大师的风采,对研究对象国的语言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在跨学科的训练方式下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升明显。

2“国际合作、前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培养”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合力作用下,硕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升迅速,成效突出

2014级世界史博士研究生贺敏受益于外籍专家的推荐和和国家留基委青年骨干项目资助,于20168月至20178月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人文学院访学,回国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献中土耳其形象的百年变迁”,并出版专著《英国的土耳其形象1800-1850》一书。2016级世界史博士研究生杨松在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历史》2018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一文,其博士毕业论文“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5级硕士研究生梁钦和李赛为代表,先后有多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或考取诸如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或进入高校行政岗位就业,在《欧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土耳其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015级硕士研究生梁钦于20168月~20175月前往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交流学习。面向硕博士研究生科学素养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平台全面搭建,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博士研究生的快速成长,形成了良性互动。一方面,教研团队着力打造的学生培养平台在学术科研、对外交流、考学就业等方面使学生们受益良多;另一方面,上述学生们又在历史文化学院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大批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以此为榜样,纷纷强化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整体上促进了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质的提升。

在育人平台建设方面,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研团队紧盯国际和国内一流刊物和平台,力求卓越和创新,打造了以土耳其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备案研究中心为重点,以《土耳其研究》集刊的创办为专业发展平台,在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还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拟定了教学交流协议,游旭群校长率团拜会土耳其驻华大使,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拟定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为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广阔国际合作空间和高端平台。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资深教授蒂姆•尼布洛克应邀出席201710月举行的第六届香山论坛,并就“恐怖主义和反恐”问题进行了发言。希万·赛义德博士多次接受《外交》(Diplomatic)杂志和“美国之音”的专访,在扩大教研团队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平台的建设及壮大创造了良好契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端国际会议的举办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平台。五年中,以2017“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18“土耳其和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代表,先后举办大型学术会议五次,为推动硕博士研究生的多元发展及国际视野的开拓搭建高端平台,形成了品牌效应,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上述会议并作小组发言。例如,2015级硕士研究生涂斌提交“苏莱曼大帝时期的地中海海军战略”一文并发言,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赛提交“盟友但非密友,土耳其反美主义研究”一文并发言,2016级硕士研究生史永强提交“德土使团赴阿富汗外交活动考略(1915-1916”一文并发言,2014级硕士研究生赵烨炜提交1877年奥斯曼土耳其使团出使阿富汗外交活动研究”一文并发言。参与上述国际会议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科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用英文提问和演讲能力等,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教研团队也竭力以高端国际会议和专业期刊建设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学术规范,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团队老师高效的引领作用使得学生们事半功倍,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各方面的提升与进步,学生从编写大事年表,到会议综述,再到学术论文拾阶而上。2017级硕士研究生胡议丹编写的土耳其大事年表发表于2018年第1期的《土耳其研究》,2018级硕士研究生刘姜、张玮编写的土耳其大事年表发表于2019年第1期的《土耳其研究》,2016级硕士研究生宋小超、曾梦清在2018年第1期的《土耳其研究》发表会议综述《“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17级硕士研究生胡议丹在2019年第1期的《土耳其研究》发表会议综述《“土耳其与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学生们在获得各种各样学术培养机会的同时,自身的学术素养及科研能力也在不断进步,2014级硕士研究生龚鑫在电视访谈的基础上,发表“蒂姆·尼布洛克教授论中东热点问题”于2016年第2期的《西亚非洲》上,2014级硕士研究生李泽英、龚鑫同外籍学者加莱斯·斯坦斯菲尔德于2016年第1期的《西亚非洲》上发表“伊拉克局势与英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一文。2015级硕士研究生涂斌与导师合作在2018年第2期的《西亚非洲》“埃尔多安时代土耳其外交的转型及其限度”一文,吉喆与导师合作“埃尔多安时代土耳其的国家治理及西方的误读”一文发表于2018年第2期的《欧洲研究》。在毕业论文的涉及与写作方面,硕博士研究生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构思并完成了自己的学位论文,聚焦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土耳其在欧洲的历史形象变化、土耳其的民主政治、土耳其的军政关系及伊拉克的军政问题等。学生的研究成果是老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合力推动的结果。因此,团队教师本着严谨的教学与科研精神,以优秀研究成果引领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发展。

3团队通过积极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进一步契合社会需求

团队老师积极投身于高校智库与研究中心的建设与推广。项目负责人李秉忠教授带头于2017年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并成为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他还多次接受参会邀请,不仅发表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也推广了团队的教学、科研经验。他还多次接受环球网的约稿,对国际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向大众传递了简明有效的时事信息,普及国际政治知识,提高大众的国际认知。同时,也接受环球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的专访,就一带一路倡议、高校智库建设及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团队还邀请海内外学者到学院召开专业的座谈会与高端视频访谈,积极建设与海外学者的沟通渠道。座谈会与视频访谈会主要围绕着世界史专业的发展方向、国际区域研究发展趋势及国际热点问题等话题展开。一方面,与海外学者的座谈能够完善课程和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创新的组织形式也为海内外学者建立高效、及时的沟通渠道奠定了基础。由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成果面向学生及社会公开,受众面积大、信息传递清晰有效,这无疑对学科的推广与进一步建设提供了帮助。

教育部备案土耳其研究中心成立后,一直为国内国别区域的研究添砖加瓦。201810月,土耳其研究中心得到国别区域研究中心的任务,对土耳其国内的教育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并编纂《土耳其教育情况手册》作为研究成果提交。20193-6月份,土耳其研究中心联合校内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暨中亚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几家研究单位共同向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提交“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研究成果。几家单位也共同延请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到我校共同商讨智库建设等问题。教研团队通过呼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举办区域国别研究座谈会,就区域国别研究进行高端访谈,学生零距离地参与上述活动提供了契机,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等有了更深体会和认知,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

项目通过建设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老师带队学生参与的科研系统、打造高端的一流科研平台,团队成功开展了构建国际一流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化是该成果最重要的创新点,通过打造国际一流的师资和课程体系,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提升了其外语能力;通过包括国际会议、暑期学校等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参与国别研究中心的建设和重要科研项目,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点燃了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冲动和潜质,尤其是潜移默化地将其学科素养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接,达到了立德树人的功效。2018年,该培养模式在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学位点评估中,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赞扬。

同时,“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已经在国内一些重点高校推广,比如西北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社会反响良好,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外溢效应已经显现。

 



第二项:




支撑材料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1

1. 课程设置 3

2. 教学活动 9

3. 教学成果 17

第二部分  团队研究成果 79

1.发表论文与出版专著 81

2.创办刊物 86

3.主持科研项目 89

4.举办学术会议 90

5.团队成员赴外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98

第三部分  团队提供社会服务 101

1. 发表时评文章 103

2. 接受媒体专访 113

3. 电视对话 116

4. 编写《土耳其教情手册》 118

第四部分  建设及推广成果 121

1.国际合作 123

2.成果推广 127

 

 

 

 

 

 

 

 


 

 

 

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1. 课程设置

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可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类、语言类和方法论类。各类的若干具体课程分列如下:

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教师

专业类

中东史

何志龙

 

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

李秉忠

 

中东史专题

Tim Niblock

 

俄国史

郭响宏

 

中亚研究

Catherine Owen

语言类

阿拉伯语

Seevan Saeed

 

拉丁语

李化成

 

专业英语

李秉忠

 

俄语

赵旭黎

 

土耳其语(2019年下半年开设)

Nikos Christofis

方法论/跨学科类

政治/方法论

Catherine Owen

 

中亚史

李琪

 

人类学

John Mcgovern

 

现选取部分课程材料附录如下:

(1)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Tim Niblock教授中东史专题课程课件:

 

Lecture 1: Understanding the Middle East

The term “Middle East”: in English usually refers to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the Arab World, Turkey, Iran and Israel).

In my lectures I will focus mainly on West Asia, although also including Egypt within this. I will put much emphasis on the Arab/Persian Gulf region.

I will try to conve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 through describing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ree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and how these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The countries are Egypt, Iraq and Saudi Arabia. I hope also to go on to the smaller    Gulf states as well, such as Kuwait,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Oman.

First, however, I want to look at the region as a whole, and focus in particular on why there is so much conflict and division in the region today.

The region ha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is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global economy, so understanding what shapes its current problems is important.

 

Ongoing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Iraq

There has been conflict in Iraq now over a prolonged period.

1990: Iraqi occupation of Kuwait

1991: First Gulf r, followed by UN sanctions on Iraq

2003: Second Gulf War, removal of Saddam Hussein

2003 to 2010: Sunni-based resistance to US occupation

2010 on: struggle with Islamic State (ISIS)

Also conflicts involving Kurds

Syria

Prolonged conflict since 2012,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and the opposition seeking to overthrow him.

Armed struggle also involving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 (ISIS)

External powers involved: Russia, US, Saudi Arabia, Turkey

 

Ongoing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2)

Palestine/Israel

Prolonged contest since the state of Israel was founded in territory which Palestinian Arabs regarded as their own.

Palestinians seeking to regain some sovereignty in what had historically been their homeland

A political context, but always likely to spill over into armed confrontation

Iran

No armed conflict here, but ongoing questions about the Iranian nuclear developments.

Under US sanctions for most of the period since 1979

Now major divisions between Iran and Saudi Arabia

Yemen

Civil war between supporters of former President Ali Abdullah Saleh (supported by the Houthi tribe, perhaps with some support from Iran) and those who have tried to replace him (supported strongly by Saudi Arabia and indirectly by the US

 

Ongoing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3)

Egypt

No armed conflict, but strong opposition to existing government from the Muslim Brotherhood movement.

The Muslim Brothers were removed from power in 2012 by the Egyptian armed forces which now control the regime

Sudan

The country is now divided into two, with the South of the country becoming independent as South Sudan.

Problem goes back to the country’s history before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in 1956

Now ongoing regional conflicts in both North and South Sudan

Libya

Continued conflict since the uprising against and removal of Mu’ammar al-Qadhafi in 2012.

Three governments competing for power

Militia groupings

Some foreign involvement

 

Ongoing Conflicts and Divisions (4)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Countries (Saudi Arabia, Kuwait, Bahrain, Qatar,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Oman)

Some conflict in Bahrain, but not elsewhere.

The stability of regimes could be questioned, at least in the long-term

Stable countries at the moment: Jordan, Lebanon, Algeria, Tunisia and Morocco

Overal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this area are suffering greatly from the conflicts, and from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s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their countries’ problems

 

 

 

 

 

(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专业英语课件:

Lecture one: academic integrity and plagiarism

Dissertation/paper

The dissertation in History is an independently researched substantial piece of work, on a subject of the student's own choosing, worth either  credits or credits out of a total of credits for BA/MA programme as a whole.

 

Academic honesty and plagiarism

Academic knowledge built upon what has gone before and so we must acknowledge thei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inspiration.

When you use information or ideas from a source, you give credit to the person who "owns" or originates that work or idea.

Otherwise, or if you deliberately copy somebody else's work and fail to acknowldege the source, this is known as plagiarism.

 

How……

Being familiar with and practiced at referencing can protect you from any accusations of technical plagiarism.

The important point is not to put ideas or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into your writing that comes from something you have read without acknowledgement.

 

Questions to consider

Is that a rephrasing of something I read?

Is what I wrote a development of or a new way of interpreting something I read?

Does this ideal commonly accepted?

 

When to refer

Quoting: using the exact words you found in your sources.

Paraphrasing: using your own words to express some relevant points that you have read in your source.

Summarising: Condensing information you have read into a concise account of the main points.

 

Book or Co-authored books

Peter Drucker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LondonBlackwell, 1946, Vol.2, p.135.

 

Journal article

M.A. Hamma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Manpower in Saudi Arabia”,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45, No.2, 1986.

 

Chapters in edited book

S. Keynes, "The Vikings in England, c.790-1016" in P.H. Sawyer(ed.),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Viking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48-82.

H. R. Southall, "Regional unemployment patterns in Britain, 1851 to 1914",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84, p.2.

Ervand Abrahamian, A History of Modern Ira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77.

同一章再次引用时可写为,Ervand Abrahamian, A History of Modern Iran, p.62.

 

(3)Catherine Owen方法论课件:

 

Structure of the Class

·Key vocabulary

·Quick student discussion

·Lecture: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ical debate

·Task: What method for these research questions?

 

Task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Research Methods?

In groups of three, think about

·What steps do you take to write a dissertation, from beginning to end?

·How many different ways of getting empirical materials (primary sources) can you think of?

 

What is a method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r question and your material

·Why is it important? Your dissertation needs to be analytical, not descriptive

·Whilst your research question may be ‘fine-tuned’ or slightly altered as you carry out your research your approach/methodology really needs to be decided at the outset

·Two aspect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1) Theoretical approach

2) ‘Data gathering’ for your project

 

Two Main Ways of Gathering Data

·There is not one way of doing research.

·The main difference is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But within each of these two main approache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opinions and methods.

·Exactly how to do research, what we think we can research and what we believe to be true is an object of research itself and certainly an object of long-standing dispute.

·Broadly,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can be divided into positivist and interpretative approaches.

 

Positivist Approaches

The world exists as an objective uni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searcher and can as such be measured and understood in its entirety.

Mainly, related approaches seek to establish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 what causes what? – in order to discover universally generalizable laws/principles: If A, then B… (A= independent variable; B= dependent variable) e.g. if it rains, then you get wet; if you drink a lot of alcohol, you will get drunk

Reaching such laws can be done either inductively (development of generalizations from the observations of many cases) or deductively (you start with the theory and translate it / break it down into variables and hypotheses which you then test empirically – typically requires large data sets).

The aim is to isolate causes and effects and to eliminate competing explanations – to explain.

If this approach has seen increasing support since the 1970s, then not least because scholars aimed at establishing social science as a ‘hard’ science.

 

(4)Seevan Saeed副教授讲授阿拉伯语课程(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设阿拉伯语课):

 

 

 

2. 教学活动

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报告已覆盖各级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人。这些讲座、报告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研究领域中知名的专家、学者,现选取部分讲座、报告信息展示如下:

 

时间

主讲人

职务

题目

2019/5/23

陈晓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

“无事生非”的苏格兰独立与英国脱欧

2019/5/15

Marc Valeri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主任

“海湾危机:茶杯里的风暴?”

2019/4/22

Tim Niblock

欧洲中东学会前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区域国别研究:重要性及其前景

2019/4/24

于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

对新中国世界史学术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8/10/15

李绍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中东大乱局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应对

2018/9/25

Tim Niblock

欧洲中东学会前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海湾地区冲突的动因分析

2018/4/13

于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

历史事实、历史真理和历史阐释:从公共阐释谈起

 

2017/10/16

陈晓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

16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轨迹

2017/10/13

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曾担任亚洲中东学会副会长、会长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东

2017/10/13

高有祯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及对中国外交的几点思考

2017/5/25

陈志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查士丁尼瘟疫:拜占庭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2016/12/4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东政治中的结构性问题

2015/9/22

Phlip Robins

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教授 

土耳其的国内外政治

2015/4/23

Tim Niblock

欧洲中东学会前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中国在中东的角色:一个局外人的看法

2014/11/17

陈晓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

从革命向改革的转轨

 

 

 

 

 

部分讲座报告的详细情况如下

1】2018年9月25日晚,集贤讲堂第260讲在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举行。国际著名中东史和中东问题专家、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政治系教授、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创始人,我院特聘教授蒂姆·尼布洛克(Tim Niblock)主讲 “海湾地区冲突的动因分析(Conflict in the Gulf Region: Explaining the Roots of Conflict”。副院长李秉忠教授主持讲座。

 

蒂姆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由于宗教、文化上长期存在的差异、地理上的地缘价值以及蕴藏丰富的石油储量,海湾地区成为国际政治力量角逐的一大焦点。20世纪的海湾冲突肇始于60、70年代的伊朗伊斯兰革命,高潮是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以及当前的伊朗核问题。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冲突始终仍没有平息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国介入,逐渐产生了新型的冲突。蒂姆教授强调,海湾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目前的对立并非该地区频发冲突的原因,而是结果,当前学界和社会上一些观点和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冲突。蒂姆教授最后指出,导致海湾地区冲突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该区域经济的扭曲发展,少数精英享受发展红利,而大多数民众生活仍然艰难;二是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这表现为民众的不安全感、政权政体的不稳定给统治者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穆兄会与伊斯兰国的崛起给该区域带来的不安全感等。

 

李秉忠教授在总结中指出,Tim教授用他新颖精辟的观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海湾地区冲突的动因的认识,对中东地区的社会政治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2018年10月15日,应我院邀请,著名中东问题研究学者,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绍先教授在文汇楼A区111报告厅给同学们作了题为《中东大乱局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应对》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白建才教授主持,何志龙院长、李秉忠副院长等学院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中,李绍先教授介绍了中东国际政治格局的背景和特点。他指出,当前中东政治格局表现为旧格局和旧秩序趋于崩溃,新格局和新秩序难产,大国力量缺失,地区力量不稳,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乱局,而乱局的“风暴眼”就聚集在叙利亚。关于中国对中东乱局的应对措施,李教授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推动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二是突出与阿拉伯的双边与区域合作;三是抓住历史性机会窗口,进行长远战略部署。

 

李绍先教授的讲解加深了我院师生都对中东地区局势的认识与理解,听讲师生踊跃提问。讲座最后,白建才教授对李绍先教授的演讲做了点评。

3】2019年5月15日下午,由“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土耳其研究中心承办的专题讲座:The Gulf Crisis: a Storm in the Tea Cup?“海湾危机:茶杯里的风暴?”)在文汇楼C段524会议室举行。讲座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主任Marc Valeri副教授主讲,我院副院长李秉忠教授主持,我院外籍专家Seevan Saeed担任点评,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Marc Valeri教授首先介绍了沙特、巴林和卡塔尔之间的新矛盾的由来。他用详尽的数据对比了中东各股势力的资源优势,说明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是卡塔尔发展太快和巴林成为沙特最大债权国所引发的沙特的不满,本地区局势日趋紧张。随后,Marc教授从卡塔尔和沙特武器进口增长率入手,梳理了海湾国家的军备竞赛,指出受制于地缘势力尤其是大国博弈,本地区军备竞赛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最后,Marc教授分析了整个中东局势及其走向,认为受制于伊朗和沙特的传统固有矛盾、卡塔尔等地域强国积极谋求发展、美俄为首的大国干预等因素的影响,中东问题的走势依旧不太明朗。

 

本次讲座中Marc Valeri副教授教授运用大量一手资料解读了中东问题的前世今生,并以世界性的眼光分析了中东局势的嬗变,引发了同学们积极广泛的思考。

 

除了讲座报告外,我院还积极开展系列专题授课、暑期学校等种类丰富的教学活动:

1】2017年研究生暑期课程由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课程历时12天(2017年7月8日-7月20日),由Tim NiblockSeevan Saeed主讲,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老师主持和翻译。参加同学主要为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和2016级研究生以及其他院系的研究生。

Tim Niblock教授的授课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中东的历史进行了叙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以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代表的早期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左右。第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第三,公元7世纪至16世纪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扩张时期。第四,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第二部分讲述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东的影响,奥斯曼帝国倾向于维持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对于他们的团体以及伊斯兰信仰和传统给予充分保护。而欧洲殖民者则在各个层面对当地社会进行着瓦解和破坏。对当地的原有经济造成了破坏,大规模的移民导致当地社会特征的变化,中东地区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国家的干预,直至被直接控制。 第三部分则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阿拉伯世界东部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伊拉克、叙利亚、约旦等一批独立主权国家的建立。第四部分讲述了中东地区从1920年至2011年将近百年的经济生活、政治秩序,以及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Seevan Saeed博士的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他启发同学们去思考“中东”这一名词是地理命名还是政治标签,中东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范畴,并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中东民族主义的兴起两个方面对中东概念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则主要围绕文化生活和社会状况展开,从伊斯兰教的诞生,到其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他用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为同学们讲述了阿拉伯人在包括建筑、雕塑、语言、文学、音乐、艺术等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第三部分则主要讲述了中东第四大民族—库尔德人的历史发展脉络,其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在中东四国的分布状况,以及库尔德问题对中东国家关系的影响。

授课期间两位外教与同学们进行了良好互动,并鼓励大家积极提问、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李秉忠副院长风趣的翻译、渊博的学识也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暑期课程为我校研究生与外教学习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拓宽研究生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018年暑期学校自7月15日开始,共计十天,特邀请希腊学者尼古劳斯·克里斯托弗博士和我校讲师、英国学者希万·萨义德博士主持授课。

在为期10天的授课过程中,两位学者与同学们实时互动,并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师生互动效果良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以实施国际化暑期课程为媒介,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我校研究生与外教学习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拓宽研究生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研究生暑期国际课程中,尼古劳斯·克里斯托弗博士和希万·萨义德博士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带来一场富有吸引力的学术盛宴。各位学员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所获取的新思路、新方向与新观点,将成为大家更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支撑、源泉与动力,也希望学员们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与学习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为我院学生掌握学科前沿提供了有效渠道,还吸引了西安及陕西周边省份的学生前来参与,外溢效应已经显现。

3. 教学成果

(1) 研究生外出访学情况

中东史方向2015级硕士研究生梁钦同学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前往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交流学习。

北佛罗里达大学建校于1972年,是一所公立四年制大学。学校座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北部港市杰克逊维尔。学校占地1300多英亩,内设5栋学生宿舍。拥有16084人,其中本科生13547人,研究生1609人,国际学生比例1%。学校拥有5个学院,提供52个本科学位课程和116个本科专业化倾向,以及26个硕士学位课程和60多个硕士专业倾向,及3个博士学位课程。

 

 

世界史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贺敏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前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并且在访学期间完成了著作《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该书主要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话语的表述裹挟了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因素,以大卫·厄克特为典型代表的英国激进主义者建构了一个政治上和谐平等、经济上自由开放、宗教上世俗仁爱、外交上被动无奈的多元土耳其形象,由此构成了一种“反东方学”的形象话语。故而,新视角之下人格化的土耳其形象呈现出与历史上既定形象的差异,继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土耳其形象欧洲性争论。实际上,多元化土耳其形象的复杂性与土耳其的权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2) 研究生发表论文案例

1】“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土耳其研究》2018年01期

宋小超、曾梦清(2016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正>2017年10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中东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承办的"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

2】蒂姆·尼布洛克教授论中东热点问题

《西亚非洲》2016年02期

龚鑫(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正>近期,中东局势持续发酵,域外大国与区域大国围绕叙利亚问题的角力再次升级。"伊斯兰国"导致冲突的各个行为体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叠加关系,并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以伊拉克和叙利亚国家建设失败为代价,库尔德人成为中东重要的政治力量。中东难民问题对欧洲造成了较大压力,难民问题和恐怖行为相互交织,对传统的安全观构成了严峻挑战。

此文是在整理李秉忠教授与蒂姆·尼布洛克教授电视访谈内容的基础上成文的。

3】伊拉克局势与英国政府的政策选择

《西亚非洲》2016年01期

加莱斯·斯坦斯菲尔德、李泽英、龚鑫(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国"迅猛发展,并加速了伊拉克政治版图瓦解的速度,伊拉克库尔德地方政府劫后余生,更加坚定了独立的信念。这种情势引起域外大国的警觉,并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英国议会于2014年9月通过了在伊拉克实施军事行动的议案,其主要考量因素有:针对"伊斯兰国"采取有效的打击行动;加强库尔德地方政府的防御能力;坚持伊拉克作为统一国家的存在。国际社会需要注意到伊拉克政治和社会凝聚力持续下降的趋势,前瞻性地看待伊拉克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伊斯兰国"实施切实可行的打击战略。 

关键词:“伊斯兰国”; 伊拉克; 库尔德地方政府; 英国政策;

4】库尔德人独立建国问题的突破及其有限性

《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11期

李秉忠、梁钦(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政府2017年9月25日举行了独立公投,独立公投在表达库尔德人意愿的同时,遭遇巨大的外部压力。目前,公投结果业已冻结,地区政府总统巴尔扎尼本人的政治生命也暂时终结。形势表明,维持现有秩序的力量依然强大,库尔德人自身的整合远未完成。当下,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公投对于地缘政治的搅动作用已然显现,西亚地区脆弱的政治平衡面临新的挑战,而域外大国的介入则导致伊拉克的重建和区域秩序的重组面临诸多变数。由伊拉克库尔德人居住区陷入混乱而造成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并不亚于一个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项目号:17ASS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库尔德人; 民族自治; 独立公投; 伊拉克; 中东地区;

5】埃尔多安时代土耳其的国家治理及西方的误读

《欧洲研究》2018年02期

李秉忠、吉喆(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土耳其的国家治理在埃尔多安时代显示出强烈的独立性和矛盾性,无论是其内政还是外交的治理都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西方政界和学术界的评价前后出现两极化趋势。西方对埃尔多安治理下的土耳其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误读。这种误读既是由于埃尔多安在施政中表现出的前后反差,更是由于西方先入为主地对土耳其发展道路的某种一厢情愿的设定。西方对埃尔多安治理的误读从深层次上反映的仍是西方中心的世界观。而埃尔多安治理的实质是根据土耳其的宗教、历史和国际格局的变迁,对土耳其内政和外交完成某种"纠偏",其调整力度之大和影响之深,堪称埃尔多安时代的国家治理。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与埃尔多安政府发展道路的选择,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悖论。土耳其上百年的西化历史和当下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对照,反映出土耳其与西方产生了节点性分歧,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项目编号:17ASS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土耳其; 埃尔多安; 国家治理; 西方;

6】埃尔多安时代土耳其外交的转型及其限度

《西亚非洲》2018年02期

李秉忠、涂斌(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以2002年、2011年和2015年为界,土耳其外交上演了拾阶而上式转型,力度很大,影响深远。当下的土耳其将中东视为战略资产而非负担,加速了外交向中东回归的步伐。与此同时,土耳其与西方国家关系尤其是土美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已进入质变期,即由先前土耳其对美国的依从关系转变为真正独立的外交,土美关系由此遭遇的挫折短期内难以修复。国内军政关系和阶级基础的变化、经济境况的改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益的直接冲撞,以及中东变局引致的持续地区动荡,共同促成了土耳其的外交转型。当下,土耳其外交转型的机遇与风险同在。土耳其国内政局的两极分化及土耳其传统外交的惯性,决定了其转型的有限性和长期性。土耳其外交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和不断反复的过程,而2017~2018年则成为土耳其外交转型史上的关键性时间段。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17ASS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土耳其外交; 埃尔多安; 回归中东; 土美关系;

7】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08期

马瑞映、杨松(2016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和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体系化创新是棉纺织产业崛起的核心机制,其相互强化、联动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成的创新合力效应保持了英国棉纺织产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提高了棉纺织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工厂制度创新使棉纺织业得以规模化生产;信贷金融创新解决了新兴棉纺织业的资本难题;资源的全球配置既控制了原棉的供应来源,又不断开辟新的销售市场;企业家创新则使生产要素新组合成为可能,促进了诸要素间的协同与整合。体系化创新是英国棉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关键词:创新驱动; 英国; 工业革命; 棉纺织产业;

8】15-18世纪欧洲人视域下的土耳其形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贺敏(2014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土耳其形象因其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自15至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土耳其形象富于动态,呈现多元化;从18世纪开始,欧洲人眼中的土耳其形象渐趋僵硬、单一化。其形象的跌宕嬗变既源于欧洲与土耳其之间异若霄壤的宗教及文化的分野,又受二者之间现实政治利益及彼此权力强弱态势的牵制。与此同时,欧洲人对土耳其形象的考量既是奥斯曼帝国盛衰兴废的一种映射,又是欧洲人审视评判"自我"的一面镜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献中土耳其形象的百年变迁”(15YJC770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6CBZ012);

关键词:欧洲人; 土耳其形象; 奥斯曼帝国; 文艺复兴; 人文精神;

 

(3) 研究生毕业论文案例

1】土耳其民族国家构建中库尔德工人党的演进

龚鑫(2013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下文简称“库工党”或“库尔德工人党”)的产生是20世纪50—60年代土耳其国内左派政治发展的结果,而库尔德民族主义自乌贝杜拉起义开始产生,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根源。库工党号召通过武装暴力争取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的族裔政治文化权利,宣称代表库尔德人的利益诉求,是一支以恐怖主义斗争方式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但其存在和发展也有相当的合理性。库工党是采用武装暴力的族裔性组织,曾采用恐怖性武装宣传,以激发库尔德人的民族意识和族裔认同。土耳其政府以捍卫凯末尔主义的现代化民族国家为目标,以同质化为手段,积极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否认土耳其存在库尔德少数族群,对拒绝放弃自身族裔身份的库尔德人推行排斥政策。库工党的成长及库尔德人的族裔认同意识的强化在土耳其民族国家长期构建下进行,两者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武装对抗,暂时停火都是这种复杂关系的表现。库工党自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转型后,主张利用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库尔德人族裔政治文化权利,并和国内党派发生激烈冲突。1980-1983年军事政变期间土耳其军方对库工党成员进行严酷迫害致使库工党党魁厄贾兰及库工党走向激进化并跨界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建立军事基地,1984年库工党多次在土耳其袭击军事、经济和政府机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库工党在1987—1989年末对村民护卫兵的恐怖性袭击引起了伊拉克库尔德人组织及库尔德人的不满和反感,库工党活动因此受到制约。20世纪90年代由于库工党影响力扩大和合法政治活动的主张,获得了库尔德人的热捧。厄贾兰和厄扎尔的和谈“前奏”推动了库尔德问题的短暂进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库工党遭到土耳其军方的全面打击,致使库工党走入低谷。  1999年厄贾兰被捕,库工党武装活动进入短期暂停状态。土耳其为应对20世纪80年代来自库工党的挑战,颁布了针对土耳其东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多项军事措施,包括建立村民护卫兵。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对库工党的政策出现波动,时任土耳其总统图尔古特·厄扎尔积极促进库工党问题的解决,提倡和谈,和谈终因其突然病逝而“夭折”。1993年后土耳其军方针对土耳其东南部开展了较20世纪80年代更为激烈的应对策略,除了在东南部实施破坏村落和强制移民等措施,还时常进入伊拉克北部联合伊拉克库尔德武装组织对库工党进行围剿式打击。土耳其政府的民主化政策对国内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库工党的走向与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人政策密切相关。库工党和土耳其政府之问存在着密切复杂的互动关系,库工党的暴力走向和追求合法政治途径的努力与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人政策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土耳其政府对库尔德人的政策在库工党的暴力对抗下不断取得进展,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族裔认同意识也在库工党的影响下不断强化。

关键词:库尔德工人党; 土耳其政府; 库尔德人; 族裔认同; 民族国家构建;

2】部落与国家的互动--奥斯曼帝国对库尔德人的管控(16~19世纪)

李泽英(2013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库尔德人长久生活的库尔德斯坦地区处在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边界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波斯帝国的主要冲突就发生在库尔德斯坦地区。16世纪两大帝国意识到库尔德斯坦地区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开始展开对库尔德斯坦地区的争夺,西方各列强随后也加入了对库尔德斯坦的角逐,库尔德斯坦就此成为大国争夺的主要场所。1514年恰尔德兰战役后,奥斯曼帝国与库尔德人缔结了“奥斯曼—库尔德契约”,奥斯曼帝国正式开始对库尔德斯坦及库尔德人进行管控。奥斯曼帝国对库尔德人的管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6至18世纪松散的契约-联盟关系时期;19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强化中央政府在库尔德斯坦的存在,强化对库尔德人的控制。库尔德斯坦地势险要且居于战略要冲之地,奥斯曼帝国在国防安全层面无法忽视该地区。16世纪以来的奥斯曼帝国受制于帝国当时的实力和军事技术,充分利用与库尔德人宗教的相同性和库尔德部落社会独特的行政权力架构,对库尔德斯坦采取了间接的管控政策。奥斯曼帝国将自身的行政体制叠加在库尔德部落结构基础上,授权库尔德部落联盟首领—埃米尔较大自治权,同时要求库尔德人最低限度的忠诚—较低的税赋,但要承担危机时刻拱卫边疆的任务,实际上是对库尔德人进行间接统治。19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颓势明显,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必然选择,这一趋势也作用于库尔德斯坦地区。奥斯曼帝国在库尔德斯坦地区的管控政策改弦更张,开始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库尔德埃米尔和库尔德部落首领的权力,加强奥斯曼帝国对外围地区的控制,以此防范库尔德人可能的反叛和分裂。到19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摧毁库尔德斯坦地区自行其是的库尔德公国,伴随着库尔德公国的覆灭,奥斯曼帝国开始对库尔德斯坦地区实行直接的统治政策。奥斯曼帝国设置库尔德斯坦省、颁布《土地法》(1858年)、创建哈米迪耶制度,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库尔德人进行管控。但库尔德斯坦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政治和社会体的存在,导致完全的中央控制在库尔德斯坦很难落地生根,反倒是库尔德部落首领和宗教首领的作用得以凸显,中央建制在该区域的存在仍然打上了极深的部落烙印,哈米迪耶制度正是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与部落首领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共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库尔德人的部落结构。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库尔德人及库尔德人居住区-库尔德斯坦的情况,进而引出库尔德人的主要社会组织是部落。其次,从库尔德部落的定义与分层、库尔德部落作为社会组织发挥的功能、库尔德部落的生存之道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库尔德部落。第二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论述奥斯曼帝国对库尔德人的管控。首先,简单介绍了在奥斯曼帝国管控之前,库尔德人的生存博弈状况,指出恰尔德兰战役—奥斯曼帝国开始管控库尔德人。16世纪至18世纪,奥斯曼帝国不同于之前的白羊王朝和萨法维王朝对库尔德人进行直接统治,授权库尔德埃米尔较大自治权,从而间接管控库尔德人。19世纪以降,奥斯曼帝国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库尔德人由之前的间接统治转为直接管控。第三部分:从库尔德部落、奥斯曼帝国双方角度论述了奥斯曼帝国对库尔德人管控产生的影响,进而讨论了部落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语部分总结了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至19世纪管控库尔德人的过程,分析库尔德部落的特征与奥斯曼帝国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 库尔德; 库尔德部落; 管控;

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和土耳其关系研究

韦晶(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日本一直将土耳其视为世界上主要的“亲日国家”之一;根据土耳其媒体的调查,日本也一直是土耳其人最喜欢的国家。日本和土耳其分处亚洲东西两端,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上都相距较远,彼此能保持如此亲近感很大程度上由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而决定的。而在整个日土关系发展历程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是对一战前双方关系发展的一次总结,也为二战后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法理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从日本方面的资料出发分四个部分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和土耳其的关系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一战前日本和土耳其关系的回顾,将这一时期日土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明治早期开始的接触阶段,主要从日本文献中所见的土耳其形象入手;围绕艾鲁托鲁鲁号事件而展开的启动阶段及以山田寅次郎为中心的民间外交发展阶段。第二部分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土关系发展历程的叙述。首先是对一战后日本和土耳其面临的国内形势进行论述,从而引出双方关系发展的背景;其次,从洛桑会议后的建交、稻畑胜太郎和日土贸易协会的成立和近东贸易会议的召开三个方面入手,对这一时期日本和土耳其关系的高速发展进行论述;接着还对这一时期日土关系发展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即在日鞑靼人社团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讨;最后,对三十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从而带来的日土关系新变化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土关系发展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总结和概括。第四部分则主要是对日本和土耳其外交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从外交文化上寻求日本和土耳其亲近的原因并从中为我国外交提供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土耳其; 日本; 奥斯曼帝国; 山田寅次郎; 稻畑胜太郎;

4】土耳其政治民主化研究(1945-1961年)

万可蒙(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土耳其作为伊斯兰世界世俗化程度较高的民主国家,其民主政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土耳其政治精英对民主自由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遗产对随后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有重要的意义。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在议会体制方面,共和国实行一院制,即大国民议会;在政党组织形式方面,共和国实行一党制,“一党”即共和人民党。土耳其民主政治的起步是共和国由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变的时期,1961年土耳其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标志土耳其民主化起步阶段的结束。在此期间,土耳其民主政治迅猛发展,民众政治参与度快速提升,多党制得到巩固和发展,代表各个阶层利益的政治党派开始出现(诉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左翼”政党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除此之外,1960年军事政变为共和国民主发展的进程提供一种新思路,即当民主遭受挫折时,军队便会介入,随之而来的是宪法的修正以及议会的改组。虽然如此,但起步阶段的土耳其民主政治有诸多问题:政治伊斯兰、威权统治、政党专政、库尔德民族主义等。这些问题在随后的共和国民主发展中依然存在,其中政治伊斯兰以及政党专政问题尤其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土耳其世俗化任务尚未完成,民主政治的到来复杂化了正在推动中的世俗化政策,导致政治伊斯兰的出现;另一方面,土耳其共和国缺乏利于民主政府成长的政治文化,土耳其所经历过的政治文化只有一党制。直至今日,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土耳其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文共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土耳其人为民主政治开启所做的准备。这一部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现代化改革对于土耳其民主政治开启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人才与思想两方面着手;二是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架构为其民主政治提供的必要保障,旨在说明凯末尔主义对于土耳其共和国政治架构的意义以及共和国现代政治制度的顺利运作对民主政治开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土耳其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开启。这一部分主要从土耳其多党制的建立以及民主党的十年执政入手,分析共和国民主政治开启阶段所经历的进步和挫折。说明在二战结束后,共和人民党以及民主党对于国家政治的思考从正反两面推动民主政治在土耳其的开始与发展。尤其是民主党时期,从正面看,这一时期选举公平得到贯彻,民众政治参与度上升;从反面看,民主党十年执政所导致的政治混乱促使土耳其政治精英开始重新思考土耳其现代政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反向上促成1961年宪法的颁布。第三部分:论述土耳其共和国民主政治的挫折以及恢复。这一部分主要论述1960年军事政变以及随后所建立的土耳其第二共和国对土耳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民主党专政所导致的1960年军事政变可以说是土耳其民主政治的挫折,但政变过后,军队并没有把控国家政权,而是在局势渐稳之后将权力移交文官政府并重新修宪。1961年宪法对共和国原有的政治框架进行有效修正。第四部分:评价启动阶段的土耳其民主政治。这一部分主要探讨启动阶段土耳其民主政治的普遍性以及特殊性,并着重分析启动阶段的民主政治对其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旨在说明起步阶段的土耳其民主政治存在诸多问题:政治伊斯兰、威权统治、政党专政、库尔德民族主义等,这些问题在随后的共和国民主发展中依然存在。

关键词:土耳其; 政治民主化; 凯末尔主义; 多党制; 军事政变;

5】两次海湾战争期间土耳其外交抉择的困境--基于库尔德问题的考察

刘艳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现代的土耳其国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3年建立的年轻国家,建国后,凯末尔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同美苏、英法及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战后,在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背景下,土耳其选择了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然而,库尔德民族的跨国特性使其不得不考虑与中东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一战后,英法等国的“色佛尔阴谋”使得库尔德人的自治愿望流产,被划归为四国管辖,由此催生的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兴盛不息,其中以土耳其面临的库尔德问题最为严重,海湾战争以前土耳其大体可以保持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邻国合作,共同对抗库尔德问题,从而维持与中东国家“零问题”的外交政策。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土耳其突破外交红线的开端,也是中东库尔德问题加剧的开端。战争中,土耳其一反长期以来低调的、不介入中东事务的外交政策,采取鲜明的支持西方的立场,对以美国为首的反伊多国部队进行积极配合,打击萨达姆政权,结果却使其库尔德问题更加严重。面对战争后期产生的大批库尔德难民,土耳其不得不接受美英推行的“安抚政策”,造成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的实现,激发了土耳其内部库尔德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库尔德问题在土耳其外交战略中的地位飙升,成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对土耳其的影响更为深重。基于海湾战争的教训,土耳其在伊拉克战争中拒绝配合美国的“倒萨”行动,结果却事与愿违,又一次做了错误决策,使得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地区成为“准国家”,库尔德人开始参与区域事务。土耳其的外交红线进一步被突破,其外交政策与库尔德问题相捆绑,不得不借靠国外力量(包括美国、伊北库尔德组织KDP与PUK、伊朗等)来平衡内部的库尔德问题。显然,伊拉克战争直接暴露出土耳其库尔德问题与其亲西方外交政策之间的矛盾性,土耳其在应对库尔德问题的方式上也显得捉襟见肘。出于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土耳其选择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加入海湾战争,同样是出于库尔德问题对国家安全的考量,土耳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拒绝配合美国,然而两次战争造成的共同结果则是库尔德问题的持续恶化与其外交红线的难以为继。伊拉克战争中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表现是在考虑海湾战争后遗症后所做的调整,但却为时已晚,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库尔德问题逐渐上升成为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土耳其可谓是自掘坟墓,一步步陷入困境。

关键词:土耳其;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库尔德问题;

6】伊朗礼萨汗时期政教关系演进探析(1921-1941)

李赛(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的并立是伊朗政教关系的显著特点。本文通过分阶段研究的方法探究乌莱玛和礼萨汗之间从合作友好关系向互相对立关系的转变,分析伊朗的现代化进程对乌莱玛权利的影响以及伊朗走向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伊朗政教关系的内涵,首先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政教关系,伊斯兰家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政教关系对比分析,其次论述伊朗确立什叶派国教地位后政教关系发展,特别关注在卡扎尔王朝后期反对烟草专卖运动和伊朗立宪革命时期的乌莱玛和政府的关系。礼萨汗时期政教关系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二部分论述第一阶段从1921年政变到1925年废除卡扎尔王朝时期的政教关系,礼萨汗无力改变传统政教关系模式,积极寻求与乌莱玛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伊拉克被流放乌莱玛建立友好关系,同时在1924年主动放弃共和主义理念,为1925年巴列维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为转折时期的政教关系。时间从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到1928年库姆事件之间的政教关系,礼萨汗开始通过实行征兵制和议会御用政党两个手段巩固自己地位,最终在库姆事件后礼萨汗在伊朗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第四部分重点关注1928-1941年礼萨汗开始实行世俗化化改革时期的政教关系,礼萨汗强调宗教在国家构建中的作用,同时也在司法、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削弱了乌莱玛的特权。乌莱玛不同阶层呈现出反抗,接受和职业化三种不同的反应。

关键词:伊朗; 礼萨汗; 政教关系; 乌莱玛;

7】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研究(1935-1975)

郭亚茜(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阿以冲突一直是中东矛盾的焦点问题之一,巴勒斯坦问题更是阿以冲突的中心问题。沙特作为中东地区性大国,其伊斯兰属性与强烈的地区大国意识为沙特插手巴勒斯坦问题提供了主客观条件,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介入也对其自身以及中东地区甚至世界大国有着重要且复杂的影响。同时,沙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沙特不同时期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探究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演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沙特外交政策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也为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的发展演变甚至中东趋势的发展演变提供新视角。本文回顾了 1935-1975年间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走向,以1964年费萨尔国王上台为分界线分为两个大时期: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及沙特国王时期和费萨尔国王时期,以不同时期沙特本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为主线进行论述。通过梳理沙特的外交政策演变过程,总结不同时期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特点,并重点讨论影响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演变的国内和国外因素。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并总结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以及沙特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梳理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及其子沙特国王时期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演变。主要阐述了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介入,沙特与英美西方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交涉,沙特在联合国对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以及沙特本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说明该时期沙特鉴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虽然对巴勒斯坦问题持支持立场,但存在妥协倾向且影响力有限;第四部分,梳理费萨尔国王时期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演变。主要阐述沙特本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沙特石油武器的运用和沙特在阿拉伯首脑会议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说明该时期随着沙特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对于巴勒斯坦问题的介入越来越积极且影响力不断增大;第五部分,分析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影响因素。该部分从宗教、综合国力、外部环境和国家利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沙特外交政策的走向与其本国的伊斯兰属性密不可分,同时国家实力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沙特不断调整本国的外交政策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不断提高本国在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第六部分,结论。总结不同时期沙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特点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沙特; 巴勒斯坦; 伊斯兰教; 国家利益;

8】土耳其与美国外交关系中的毒品问题研究(1965-1975)

吉喆(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自冷战开始,土耳其就被美国拉入西方阵营,与美国建立了战略盟友关系,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支点。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毒品问题的凸显及双方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执为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美国和土耳其的毒品争端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危机,毒品泛滥是这一危机的重要诱因和表现之一。美国政府无力阻断毒品流入并在国内禁绝吸毒的行为,转而试图寻求断绝毒品的来源以解决毒品泛滥的问题,从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把国内关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引向国外,于是长期合法种植罂粟、据称为美国毒品主要来源地的土耳其成为美国的目标。对土耳其而言,毒品争端可谓飞来横祸,美国政府努力说服土耳其减少甚至完全取缔其罂粟生产,但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等原因,土耳其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遂而两国开始了长达10年关于毒品问题的拉锯战。直至1974年上台的埃杰维特政府向联合国毒品局提交“罂粟草”方案,双方关于毒品问题的纠葛才得以缓解。围绕罂粟种植引发的毒品问题成为20世纪60年中期到70年代中期土耳其与美国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虽然毒品问题是两国安全防务同盟之外的问题,但同时也触动了美国和土耳其人民的感情,从深层次上影响到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美国企图从施压毒品生产国,遏制毒品生产的源头来解决国内毒品问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证明了外交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表明了国际禁毒合作的困难性。

本文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土耳其与美国毒品问题产生的背景。本部分首先阐述鸦片的历史及其对土耳其的意义,说明罂粟是土耳其传统的农作物,在土耳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就此从历史长时段来证明罂粟种植对土耳其的特殊意义,从侧面证明了围绕罂粟种植的博弈,对土耳其方面而言,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其次论述美国毒品问题的渊源,针对毒品问题进行的国际管制努力,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社会问题,毒品泛滥在其中的作用及表现,美国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及美国追踪到毒品大多数来源于土耳其的线索,从而说明土耳其与美国之间的毒品问题的产生和特点。第二部分:详细阐述1965——1971年在以土耳其德米雷尔为首的正义党执政时期的毒品问题。分别从土耳其和美国各自面临的国内外局势逐一进行分析,讨论美国对取缔罂粟种植采取的措施和土耳其对此的反应,以及最终迫于美国的压力,土耳其表示要逐年减少罂粟种植的决定。这一时期,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德米雷尔政府奉行一系列右翼政策,终导致1971年军方发动军事政变,德米雷尔政府被迫解散,围绕毒品的外交博弈与1971年军事政变有一定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聚焦在土耳其两任政府,即埃里姆政府时期和埃杰维特政府时期对罂粟种植的态度和双方的外交博弈。首先聚焦于埃里姆政府时期对于美国意见的顺从。1971年3月12日军事政变后,军队授权给无党派人士埃里姆组阁,美国政府派大使与埃里姆进行会谈,最终颁布了在1972年罂粟收获后禁止种植的法令,从而分析颁布禁令后土耳其官员、公众对此的态度,最终引发了各方矛盾,土耳其议会弹劾埃里姆总理。其次论述埃杰维特政府时期,土耳其与美国政府持续的讨价还价。1974年,埃杰维特当选总理后,同年秋天宣布将准许7个省种植罂粟。分析恢复罂粟种植禁令后,土耳其国内各阶层的态度,以及由此招致美国对此强烈反应,但是美国国会对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没有明确计划。直至1974年9月16日,土耳其政府向联合国毒品局提交了“罂粟草”方案,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才得以维持。第四部分:从土耳其和美国自1965——1975年,这十年以来围绕罂粟种植而展开的“讨价还价”过程得出启示。美国从源头上禁止毒品国生产毒品的方法并没有取得它所期望的成功,反而对当代纷繁复杂的毒品走私网起了助推作用,从毒品谈到外交,体现了土耳其与美国在外交关系中的不对称性,美国对毒品问题的政策永远基于它在冷战中的利益,服务于其大的外交方向。

关键词:土耳其; 美国; 罂粟种植; 毒品问题;

9】委任统治下的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问题研究

涂斌(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现代民族国家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实体,亦是一国统合区域内民众建构政权的最好实践形式。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强调统一的身份认同,明晰的政治边界以及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在当今世界,对于民族国家的研究都十分重视,从这一问题衍生而来的民族国家构建也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问题。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命题,它牵涉到不同的构建维度与衡量标准,由于每个国家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同,这也就使得民族国家构建维度和和方法不尽相同。美索不达米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遭受过不同文明的冲击,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族裔状况。1534年,苏莱曼大帝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并由此开始了奥斯曼帝国对其三个多世纪的统治。1918年,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欧洲列强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之上人为催生了一批中东民族国家,并强行划分了民族国家的政治边界,给这一地区的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聚焦英国委任统治下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民族国家构建的相关理论以及最新解密的原始档案,深刻分析委任统治给伊拉克民族国家的构建产生的多重影响,力求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状况和权力架构。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奥斯曼帝国对美索不达米亚统治方式和社会管控的前后变化;分析了帝国统治下美索不达米亚独特的族裔、宗教和社会结构以及民族主义给这片土地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第二章论述了委任统治的背景以及一战期间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状况。从18世纪开始,英国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由最初的商业渗透逐渐发展为政治控制,美索不达米亚由此在英帝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英国方面不惜付出巨大的牺牲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并最终在这里建了军事统治。第三章论述了英国对伊拉克的委任统治。这其中包括委任统治的内涵,英国在伊拉克推行委任统治的现实考量以及委任统治政策的变化发展。这部分内容以1920年至1932年的伊拉克为研究对象,深刻分析委任统治的落实、政策变化和英国当局的现实利益考量。第四章论述了委任统治下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这其中包括伊拉克民族国家的边界划分和疆域统合,族裔整合与政权构建以及伊拉克的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问题。本章以这三个问题为突破口,深刻分析委任统治下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实际困难,以及委任统治对伊拉克的社会整合与民族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第五章论述了委任统治下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启示和思考。本章内容结合委任统治的大背景,深刻分析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的特殊性和矛盾性,着重讨论英国的委任统治给伊拉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委任统治下的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进行了总结。最后,结论部分认为委任统治对伊拉克的民族国家构建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相当的负面作用。但从长远来说,委任统治下的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委任统治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在矛盾使得哈希姆王朝的社会整合工程具有极大的保守性,而且英国的委任统治未能建立一套切合伊拉克的实际情况,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社会机制和权力架构。哈希姆王朝只有在英国的参与下才能有效维系国家政权的运转,而一旦脱离这个前提就会导致国家政权的紊乱并最终覆灭。

关键词:委任统治; 伊拉克; 哈希姆王朝; 社会整合; 民族国家构建;

10】1941年英苏联合占领伊朗问题研究

武文超(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1941年8月25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蔓延到西伯利亚之时,中东文明古国伊朗却以中立国的身份突然遭到了来自英国和苏联的联合进攻。这场战争的代号为“支持行动(Operation Countenance)”,时间大概从1941年8月25日凌晨2点持续到8月28日上午10点,故美国媒体称此次行动为“80小时战争”。①在短短三天多时间内,英、苏军队分别从伊朗西南部、北部急速推进,其势堪比德军的“闪电战”,并且双方很快就在8月底会师加兹温。面对突如其来的入侵,伊朗礼萨国王一时间非常慌乱。他并未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是寄希望于美国的斡旋和英苏的仁慈。当幻想破灭时,他于8月28日组建了新内阁并放弃了之前的“象征性抵抗”。当得知自己的王位难保时,他于9月16日急忙逊位给其子,之后选择了出逃。9月17日,英苏盟军占领首都德黑兰,同时宣告了伊朗完全地被占领。1941年英苏联合占领伊朗的行动是继一战时期英俄划分伊朗势力范围后双方的第二次合作,同时它也是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直接产物。对伊朗而言,这一事件对巴列维王朝的政治走向乃至伊朗现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世界来说,英、苏、美三国对伊朗事务的介入和争夺又为之后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是国际社会中大国之间对战略地位重要且相对弱小的国家的争夺。其中不可避免地夹杂了政治现实主义、国际道德甚至国际法方面的复杂内容。可以说,国际学术界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仍然莫衷一是。

本文共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五个内容。一是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三是研究方法;四是伊朗传统外交的相关问题;五是对论文相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第一部分:追溯伊朗与本次占领事件密切相关的四个国家,即英国、俄国(苏联)、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历史交往。首先着重探讨近代以来到二战爆发前夕英俄(苏)与伊朗的复杂关系。其次则概述伊朗与美国和德国之间时断时续的接触。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二战初期英苏制定占领伊朗计划的过程。从大战爆发到1941年初,伊朗并未受到大战的侵扰。但随着战事扩大,尤其是1941年5月英军镇压伊拉克“叛乱”和6月苏德战争的爆发,使得伊朗局势陡然恶化。英苏为防止轴心国抢先夺取伊朗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交通线,遂在短期内抓住在伊德国人问题不放,多次向伊朗政府施压(如7月19日和8月16日的联合照会),并最终谋划了联合军事行动。第三部分:阐述伊朗政府对英苏施压的回应以及双方在开战前的军事部署。面对英苏咄咄逼人的联合照会,伊朗国王一面苦苦拖延,一面又努力寻求美国的援助。而英、苏方面则已经在悄悄部署军队,准备侵入伊朗领土。而伊朗政府也有所察觉,采取了一定的防御措施。第四部分:全景式记录英苏对伊朗发动的“80小时战争”的过程。本部分主要描述从1941年8月25日凌晨到8月28日上午各个战场的战况。此外还就伊朗对美国政府的求救及伊朗内阁的更迭等内容进行分析。第五部分:详述伊朗政府宣布停战后的局势,以及1942年初英苏伊最终签订的三边条约。其中囊括8月30日的英苏停战协定、8月31日英苏在加兹温的会师、在伊德国人的命运、巴列维国王的继位、英苏占领德黑兰等。结语部分对英苏占领伊朗行动的外部原因进行分析,之后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角度对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做了探讨。最后本文较为客观地总结和评价了本次战争行动的道德问题以及国际政治方面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英苏联合占领伊朗; 巴列维王朝; 第三国外交; 苏德战争; 礼萨国王退位;

11】1722-1729年阿富汗人在伊朗的统治研究

王熙(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1502年由伊斯玛仪创建的以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主要宗教的萨法维王朝,在阿拔斯一世统治时期达到顶峰。此后,历经中间几位统治者的过渡,到了末位国王苏尔坦·侯赛因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在外敌入侵、内部腐化的内外交困中,被马赫穆德领导的阿富汗人部落终结。本文以1722年马赫穆德率领阿富汗人进攻伊斯法罕,苏尔坦·侯赛因国王让位,阿富汗人开始统治,以及1729年萨法维王朝后裔塔赫玛斯普二世在纳迪尔·沙的帮助下,重返伊斯法罕,夺回伊朗统治权为两个时间节点,对马赫穆德和阿什拉夫两位阿富汗统治者在伊朗为期7年的统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本文第一章,从内忧加剧、外交危机两个方面入手,对阿富汗人入侵前伊朗政治环境的恶化、经济实力的凋敝、宗教狂热、军备废弛、外交困境等危机进行分析。正是萨法维王朝层出不穷的内部问题,以及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消极对抗,给了萨法维王朝统治下的各阿富汗部落发动反抗萨法维王朝的斗争提供了机遇。同时,饱受萨法维王朝压迫的各阿富汗部落,在和平时期尚能勉强保持稳定。但在阿拔斯一世之后,尤其是末位国王苏尔坦·侯赛因统治下饱受摧残,宗教自由受到压制时,便开始投身于反抗萨法维王朝、争取地方独立的斗争。接着,本文就萨法维王朝统治下的部落问题以及各地方独立王朝的建立过程进行了叙述。最终,以吉尔扎伊部落为首的阿富汗人反抗萨法维王朝的独立斗争以及由此激起的其他阿富汗部落起义,演变成了阿富汗人夺取萨法维王朝统治权的斗争。1722年3月8日古尔纳巴德战争的胜利,10月23日苏尔坦·侯赛因国王让位,阿富汗人正式入主伊朗。1722-1725年,马赫穆德·霍塔克统治伊朗。马赫穆德统治初期,实施了一系列怀柔政策,试图抚平征服战争对伊朗造成的创伤,争取伊朗国内人民的支持。但是,刚刚建立的阿富汗人政权,面临着诸多考验。在伊朗四面是敌,进退维谷。在怀柔政策实施不力的情况下,马赫穆德又迅速改变策略,开始采用暴力镇压的方式维系统治。这样一来更加激化了与伊朗人民的矛盾,加速了马赫穆德统治的寿命。最终,马赫穆德在郁郁寡欢中因精神错乱而死去,马赫穆德对于建立一个富强独立国家的美好愿望宣告失败。1725-1729年,阿什拉夫统治伊朗。相较于马赫穆德的统治,阿什拉夫统治时期采用了更为温和的策略,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在萨法维王朝灭亡之后就发展起来的塔赫玛斯普二世政权,吸收了萨法维王朝边缘地区支持者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阿什拉夫政权形成致命威胁。加上纳迪尔·沙这位得力助手的加入,最终成功击溃了阿什拉夫及其军队,将阿富汗人赶出伊朗,萨法维王朝后裔得以重返伊斯法罕。1729年达姆甘之战的失败,标志着阿富汗人在伊朗政权的彻底崩溃。但由纳迪尔·沙通过军事手段打造的塔赫玛斯普二世政权并不稳固,此后纳迪尔·沙迅速野心显露,直至废黜塔赫玛斯普二世,自己称王。1722-1729年阿富汗人在伊朗的七年统治,给伊朗带来了巨大灾难,阿富汗人的统治也遭到了伊朗人的强烈反抗。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伊朗所遭受的苦难也为其后伊朗与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提供了契机。马赫穆德和阿什拉夫两位统治者在伊朗的统治虽然失败了,但其想要改善伊朗国内外状况的美好愿望不可抹杀,但由于国内外条件的限制最终走向失败。在伊朗历史上留下了“阿富汗人入寇”的说法。

关键词:伊朗; 阿富汗; 马赫穆德·霍塔克; 阿什拉夫; 纳迪尔·沙;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获评为“优秀”等级,如:

1】1946年马哈巴德共和国研究

刘佳(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马哈巴德共和国是20世纪40年代伊朗库尔德人争取自治和政治权利的表现,是伊朗库尔德人民族运动史上的高峰。二战后期英苏占领伊朗,礼萨·汗被迫下台,一批库尔德人城镇知识分子在英苏占领区域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苏联帮助下于1946年1月22日成立以马哈巴德为首都的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以卡齐·穆罕默德为中心的领导人积极营造民主自由氛围,发展经济、文化等事业,成就瞩目。但好景不长,苏联在英美压力下被迫撤军,1946年12月16日,伊朗军队进入马哈巴德,共和国倒台。马哈巴德共和国不仅是库尔德人对伊朗中央政府的挑战,而且是伊朗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性质,历史上任何一次库尔德运动都未能达到其所拥有的高度。实际上,这个短暂的政治实体是库尔德社会的主要力量——城镇知识分子和部落领袖、政治精英合作的结果。但是,这两种力量在诸多情势下又相互冲突,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忽视另一种力量形成独立的势力。正是两种力量的冲突和矛盾,决定了共和国的命运。马哈巴德共和国虽然存在种种局限,但无论从政治组织还是领导方式来看,都是一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运动。共和国倒台后,伊朗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进入低潮。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以库民党为核心的库尔德人继续谋求政治权利和独立自主。21世纪以来,伊朗政府采取各种形式压制国内库尔德人的活动,库尔德人仍未停止争取自治和权利的活动。

本文共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况伊朗库尔德人和早期库尔德运动。该部分主要叙述伊朗库尔德人人口与地理及重要部落,着重分析伊朗早期库尔德运动——谢赫乌贝杜拉叛乱和西姆科叛乱,概述其对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的作用和影响。第二部分:分析马哈巴德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国内背景,建立过程及运行机制。概述20世纪40年代伊朗的国际国内环境,盟军占领伊朗和礼萨·汗下台后的权力真空是共和国建立的主要原因;介绍库尔德斯坦复兴委员会建立到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从领导力量、经济根基、军队力量层面及共和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举措解读共和国的运行机制。第三部分:论述欧美大国——苏联、英美及邻国伊拉克、土耳其对共和国的政策。在探讨苏联占领伊朗后对库尔德人的政策时,追溯沙俄时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库尔德人的政策,侧重分析苏联在共和国构建时发挥的作用;在分析英美对共和国的政策时,从伊朗库尔德人寻求英美对共和国的支持以及英美自身利益等层面进行考量;在解读伊拉克、土耳其对共和国的政策时,援引跨界民族的现实,论述伊拉克、土耳其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实施的对伊朗库尔德人和本国库尔德人的政策。第四部分:探讨共和国的倒台、成就、原因、影响、性质及之后伊朗库尔德人的民族运动发展走向。本章节叙述共和国的倒台过程,原因和成就议题,着重分析共和国对伊朗内政外交和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将共和国定性为大国博弈下短暂的政治实体,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运动。最后,简要叙述共和国倒台后伊朗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发展走向。结语部分概括马哈巴德共和国的建立背景及局限性等内容,总结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探讨库尔德问题对中东政治安全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伊朗; 库尔德人; 马哈巴德共和国; 卡齐·穆罕默德;

2】美国革命与印第安人地位的变化

王卓祎(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美国革命的爆发是改变印第安人地位的重要转折点。革命战争改变了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与白人处于平等地位的情况,在签订巴黎和约时,印第安人的主权遭到破坏。美国建国后地位逐步下降,最后转变为“国内附属民族”,这种地位转变由印第安人自身经济、文化和美国政府的态度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美国革命前后时期印第安人与白人交往中的关系的转变,分析在印第安人地位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背后的原因。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拥有独立的相对完整的主权,与白人无论是在政治上的联盟或对抗,还是在经济贸易的往来,都采用国家与国家间交往的模式。在文化方面,双方互相学习融合,共同适应彼此的存在。美国革命时期,多数印第安人支持英国政府,与殖民地站在对立面。殖民地曾试图获得印第安人的友谊,但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大陆会议对印第安人发动远征,以武力战胜印第安人,削弱英国与印第安人联盟的力量。最后的战争以美国胜利告终。英美双方在巴黎进行和谈,英国背弃盟友,把印第安人的土地割让给美国,随后斯坦维克斯堡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印第安人的主权。之后印第安人从政治、军事、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反抗美国政府对其采取的压迫政策,反抗失败后只能迁移到保留地。最后在1831年马歇尔的判决中宣布印第安人属于“国内附属民族”。印第安人与白人的关系,从互相平等变为印第安人依附白人,与多方面原因有关。首先是经过战争的破坏,土地资源的流失,部落社区的衰败,印第安人陷入贫困。但他们无法适应在保留地的新生活,转换生活模式非常困难,难以从战争的重创中恢复,致使进一步的衰落。而美国政府的态度对印第安人的地位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白人对红种人的歧视,是影响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根源。因为印第安人在美国革命中没有与美国站在同一阵营,建国之父们对印第安人的看法也影响着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态度。总之,美国革命带给印第安人的是悲剧的命运,经过这次革命,印第安人与白人关系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印第安人的地位也逐步下降。美利坚合众国作为革命的获胜者,为了自身发展压迫印第安人,新生的国家力量逐步摧毁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同时因为印第安人无法融入新的资本主义市场,也导致他们在实力衰弱后无法复兴,北美大陆的原住民,经过美国革命,失去了早期的优势地位,沦为“国内附属民族”。

关键词:美国革命; 印第安人; 印白关系; 地位变化;

3】16世纪欧洲人眼中的土耳其形象研究

梁钦(2015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欧洲特性和欧洲边界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他者的交往和碰撞,在此过程中欧洲边界和身份逐渐明晰。奥斯曼土耳其作为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他者,很大意义上使得欧洲人从土耳其形象中揽镜自鉴,从而强化了欧洲身份与认同的构建。16世纪,随着苏莱曼大帝的继任,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可谓是达到顶峰。与此同时,欧洲的技术革新及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获得广泛传播;人文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地图绘制技术以及新天文学正在成熟;宗教改革如火如茶。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土耳其与欧洲不断碰撞,西方成为其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冲击,加之宗教的不同,造成了欧洲人极大的恐慌,随之而来便是欧洲对土耳其人形象的变化。从欧洲及基督教文明的视角来看,土耳其就是“世界的恐怖之源”、“残忍的异教徒”的典型代表。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无疑加剧固化了土耳其这一负面形象在欧洲的建构。在15至17世纪土耳其帝国疯狂扩张的巅峰时期,土耳其与欧洲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欧洲对土耳其的排斥与对抗,这种排斥受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以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勒班陀海战为典型人物与事件去探讨16世纪欧洲人对土耳其的形象,从而对欧洲身份构建进行研究与思考。同时,力求对土耳其当前申请加入欧盟产生的困境提供一种长时段的历史视角,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往提供历史经验,进一步就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行历史性反思。

本文包含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考察16世纪之前的欧洲,探究欧洲人对土耳其形象的转变,分析人文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对当时欧洲及土耳其的看法,了解基督徒如何成为欧洲人。14世纪以来,土耳其对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打击了之前引以为豪的西方。教皇及基督徒们,沿袭了“十字军东征”的宣传,他们打着讨伐“异教徒”的口号,煽动所有欧洲人维护自己的领地和宗教,号召对土耳其人发起战争。而伊拉斯谟作为人文主义代表与和平的使者,对当时的欧洲进行了批评与抨击,他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理性分析对土耳其战争的合法性与必要性,认为欧洲君主们打着所谓正义的口号,实际上抱着复仇与追求权力、野心的想法,事实上,可以避免战争用一种基督式的温和对待土耳其人。第二部分:聚焦于马丁·路德作为一个宗教改革领袖对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看法,分析其于1528年写的《对土耳其的战争》一文,探讨路德对土耳其态度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从宗教的角度查看欧洲对土耳其人的态度。16世纪使得土耳其权力巅峰与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碰撞,新教国家把土耳其的进攻解读为上帝对天主教的惩罚。作为宗教改革旗手的路德,对于土耳其人威胁的反应,既相似于普通的欧洲人,更有其鲜明的宗教改革鼓吹者的特点。为了推动新教的改革,路德把土耳其看成“上帝之鞭”和“反基督者”,并把土耳其人描述成贪婪、残酷的形象。第三部分:重点分析1571年欧洲基督同盟与奥斯曼帝国在希腊勒班陀展开的一场海战,通过对其战争背景、经过的简述,透析这场海战对欧洲人的重要性并探究欧洲看待土耳其形象的变化。勒班陀海战从结果来看,是神圣同盟的胜利,也使得奥斯曼帝国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而这一海战的意义不仅如此,它结束了基督徒对土耳其人的恐惧之感,对基督教文明重新拾起信心,使欧洲人备受鼓舞。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停止其扩张脚步,但是欧洲人对土耳其的态度不再是之前的恐惧之感。第四部分:通过强调16世纪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意义,透析16世纪三大典型性事件与土耳其的关系。从形象理论角度来探讨16世纪的欧洲对土耳其形象的变化,并对形象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形象理论对于不同文化的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它往往是界定自我与他者的重要因素。同时,形象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容易固化与陈式化,从而影响到当下与未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和交融。

关键词:土耳其形象; 欧洲人; 基督徒; 16世纪;

4】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杨松(2016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

起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在漫长而又复杂的19世纪,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散播到整个帝国范围内,是英帝国历史上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考察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它在帝国传播的历史。笔者立足于历史学和体育学等学科视角,在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以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勾勒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并对其阶段特征与传播动力给予分析,梳理体育运动传播的具体路径,着重探讨体育运动的传播对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的影响,最后,从国际史角度审视英帝国殖民地与欧美国家对英国体育运动在传播过程中的抵抗与博弈。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以前,体育运动已广泛分布于英国社会,不仅植根于封建王室之中,而且依附于宗教庆典和教会生活,弥漫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漫长的时代更迭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血腥残忍、野蛮无序、赌博性强且在整体上呈现出阶层分化和等级性的特点。伴随着英国工业经济的扩张与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促进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使传统体育运动在工业化过程中开始向规范化、秩序化和文明化转型。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交通变革、工人休闲时间与实际工资的增多和商业化等广泛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体育的发展,使体育运动成为英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它在英帝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从整体上考察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的历史。从英国体育横向与纵向发展阶段看,传统体育向现代化的转型与发展和帝国的殖民扩张几乎同步向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体育运动伴随着英国的文化扩张与殖民统治扩散至帝国各个殖民地。从时间上看,在19世纪以前,体育运动的扩散属于不自觉的传播阶段,主要以迁移到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为主,保持的“英格兰属性”发挥了主要作用。进入19世纪后,体育运动的传播则日益发展为帝国统治者的行为,传播力度大、范围辽阔、目的性强,英国诸多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在英帝国的传播具有多方面动力因素,既包含现代体育自身的内源性动力,又受到英帝国对外扩张的驱动,以及基于“白人优势理论”所阐发的帝国殖民者的“文明使命”。

第三章阐述现代体育在英帝国传播的具体路径。首先是发端于英国公学的体育运动,它是维多利亚时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殖民者在殖民地仿照公学模式建立的学校同样以体育为课程内容,促进了体育在殖民地社会的传播。其次,以“强健派基督徒”为主的英国宗教,他们在向殖民者传播福音与帝国意识形态过程中,借助体育运动进行布道,逐渐形成四种模式,推进了英国体育的扩散。最后,是英国军队对体育的传播。19世纪中后期,军事体育的发展使帝国守卫者可以将体育带到帝国各个殖民地,不仅作为娱乐休闲,而且作为军事训练体系普遍存在,在一些战略要地和港口城市,英国军队的传播作用更为明显。它们是英国人在殖民地建立文化霸权,控制并稳定帝国秩序的主要工具,对于维持英帝国影响力至关重要。

第四章着重探讨现代体育运动在英国及英帝国中的影响。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载体之一,现代体育运动的传播与扩散在英国民族观念以及帝国主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视为一种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是英帝国主要的精神输出。对英国而言,体育运动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来源,铸就了“英国人”共有的身份,有助于“英国性”的塑造,至19世纪末已成为英国“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帝国,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帝国的重要基石,在军事意义与行政管理上培养了殖民世界的未来长官,确保并维持了帝国的对外扩张和空前强盛;此外,体育运动是使英帝国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具有关键性的文化要素,它建构起英帝国观念,联结起散居在海外的英国人,以体育作为帝国与殖民地间的文化纽带,加强了彼此的凝聚与团结。

第五章则审视了体育运动在英帝国传播过程中遇到殖民地的抵抗运动以及与西方大国间的博弈。在英帝国秩序内部,基于民族主义与非殖民化的广阔背景,爱尔兰创建盖尔运动协会的直接目的就是抵抗英国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侵略,以配合爱尔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则使英国体育实现“本土化”,将它当作一种非暴力手段挑战英国人并与统治者相竞争。澳大利亚更多将体育运动充当为与母国调解的工具和表现民族意识的方式,以摆脱英国人看待他们伪善与施恩的态度。它们是殖民地社会反抗英国统治的代表,通过抵制体育运动的途径来实现民族独立或寻求国家自治。从世界范围看,欧洲殖民国家中的法国与德国将体育看作是权力管制与争夺的场域之一,对体育的发展与参与隐含着浓烈的政治化色彩;在大西洋彼岸,经历南北战争及镀金时代的美国人则排斥具有象征性地英国板球并建构起棒球运动的神话,以尝试建立美国文化霸权。

现代体育运动是英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帝国的传播与文化扩张具有密切联系,在英帝国殖民统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启发式工具和视角,以英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及其在英帝国传播为观察视域,可以看做是一种研究英国与英帝国史的新思路,在现有基础上推进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丰富历史学科的整体研究。此外,对相关史料的全面搜集、深度挖掘和详细分析,可以为英国及英帝国史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史料资源。

关键词:19世纪;英国与英帝国;现代体育;体育传播

 

 

 

 

 

 

 

 

4)研究生就业信息

-5毕业生质量

-5-1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情况统计

学位类别

毕业生总数

就业情况(人数及比例)

未就业

签就业协议、

劳动合同

升学

自主创业

其他形式就业

国内

国(境)外

硕士

102

7068.63%

109.80%

00%

00%

54.90%

1716.67%

博士

9

9100%

 

00%

00%

00%

(二)毕业生主要去向

类型

就业单位/就读院校名称(填写人数最多的5个)

就业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兵团日报社

西安交大附中

升学

国 内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武汉大学

南开大学

国(境)外

 

 

 

 

 

(三)签约单位类型分布(人数及比例)

单位类别

党政

机关

高等教

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

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

事业

单位

国有

企业

三资

企业

民营

企业

部队

其他

硕士签约

3

(4.29%)

6

(8.58%)

50

(71.43%)

3

(4.29%)

0

(0%)

 

4

(5.71%)

 

3

(4.29%)

 

0

(0%)

 

1

(1.43%)

 

0

(0%)

 

3

(4.29%)

博士签约

0

(0%)

9

(1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四)签约单位地域分布(人数及比例)

单位地域

本省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境外

硕士签约

23(32.86%)

18(25.71%)

18(25.71%)

11(15.71%)

0(0%)

博士签约

7(77.78%)

1(11.11%)

0(0%)

1(11.11%)

0(0%)

 

 

5)研究生课程作业

1】阿拉伯语课程作业:

 

 

2】“中东历史与政治”课程作业案例:

“the Middle East history and politics” essayBy Li Wenting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ISSUE

 

Introduction

The Middle East is a problem-prone region, and it is oft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age. The issues of Palestine-Israeli issue, the Lebanese issue, the Iran-Iraq war, the Iraqi war,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the Arab Spring, the Syrian issue and the issue of terrorism have alternated, resulting in intense unrest in the region and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world peace and security. 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East problem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ethnic conflict, great powers, territorial disputes, water resources, and religious factors ar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can not be neglected, and have pene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Middle Eas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ligion. There are many religions and sec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exchanges, collisions and conflicts have been constantly affect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long history intercourse. Since 20th centur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meddling of great powers, the combination of religious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makes the Middle East problem seem mor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solve.This article briefly explores the religious role in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problem.

I . The manifestations of religious factors in regional conflicts

The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flicts between Islam and Judaism, Islam and Christianity, and the Sunni and Shi’ite factions of different sects within Islam.

1.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embodi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uslims and Jews. The Jews and Arabs have different religious origins and relig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heir conflicts are religious in col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has begun, stretch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ince Muhammad preached in Medina. The concept of "promised land" and the concept of "Messiah" were used by Zionism to fulfill its historical mission, but after the founding of Israel,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territory and the destruction of extremist elements deepened the Arab-Israeli contradiction. Moreover, the religious zeal and dedication of both sides to the holy city of Jerusalem have made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more extreme and internationalized, triggering many wars.

2. The "Lebanese issue"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uslims and non-Muslims. Among the Arab states of the Middle East, Lebanon is the only country composed of Christian and Islamic inhabitants, whose Christian factions and Islamic factions have a complex and ongoing conflict th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Lebanon.The struggle for power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Islam and the presence of Palestinian refugees in Lebanon have led directly to the 15-year civil war that began in Lebanon since 1975, the Lebanese War of 2006, and the conflict and confrontation that have not been fully resolved so far.

3.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religious sects in Islam are more prevalent, frequent and complex than those between Shia and Sunni factions. The Iran-Iran war, the internal chaos after the Iraq war,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the Syrian issue and so on are the result of sectarian conflict. Sectarian conflicts exist widely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politics. Where there are Muslims, there is sectarian recriminations and clashes between them.The contrast of sectarian forces has also spawned regional terrorist forces, such as al-Qaida and the Islamic State, which have also caused major damage to regional peace.

II. reasons for the important impact of religious factors

Firstly, from the social source,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ideology disappeared, and religion as an "absent ideology" in the Middle East.

Secondl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problems faced by human society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ever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has widene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do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no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justice, so that people in these areas to produce hatred of the mentality, and these hatred and loss of grief and indignation can not find the appropriate vent channel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extremist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In addition, some religions in some countries with the times,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so that some religious believers, extremists think of a departure from the Allah, the beginning of jihad to engage in terror and anti-government activities.The idea of "jihad" in Islam is the basis for uniting Muslims in the fight against Israel and extremists in making terror and destroying Arab-Israeli peace.

Thirdly, religious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ities, the ethnic groups and religions of the region are very strong, the nationality becomes the carrier of religion, and the relig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which is staggered and inextricably.The Conquest and conquest among the peoples of the Middle East are frequent in history, with deep grievances between religions and sects, and lack of trust.

Fourthly, the great powers meddle in the affairs of the Middle East, promoting "democratization", such as the war in Iraq waged by the United States,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extremis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convinced them to respond with violent vengeance to power politics. In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the Lebanese issue, the Iraq war,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so on, there is a shadow of American meddling.

Conclusion

Religious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s of the Middle East, which can neither be neglected nor overestimated. Regional conflict is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and motivations, not any single factor that can be fully explained. Religion is neither the main source of current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Middle East nor the panacea for the problem. The analysis of the Middle East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factors,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cluding religious culture.

REFERENCE

[1]LI Yi,On Relig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ddle East Security,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Sep.2011. Vol.13. No.3.

[2]WANG Yujie, Sectarianism in Middle East Politics, ARAB WORLD STUDIES, July 2013,No.4.

[3]WANG Yujie, Sectarian Conflicts in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Theology or Politics?,WEST ASIA AND AFRICA,2015,No.5.

[4]ZHU Yue,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 CONTEMPORARY WORLD,2008,3.

 

 

 

 

 

 

 

 

 

 

 

The development of Turkey-Egypt diplomatic relations since AKP come to power

 

SUBMITTED TO :PROFESSOR SEEVAN SAEED

 

SUBMITTED BY: CHENGYUAN GAO

 

STUDENT NUMBER:171378

 

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CHINA

 

Introduction

Turkey and Egypt are both important middle-ranking power in the Middle East, their crucial geostrategic position make their relation influenced by regional situation, and in the meantime influences the regional situation in turn. Since Turkish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 come to power in 2002, Turkey-Egypt’s relation have through the process from promoting gradually to rise and then to worsen.

The stage of Turkey-Egypt’s diplomatic relations:

Since AKP come to power in 2002, the relationship of Turkey-Egyp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from 2002 to 2011, from 2011 to 2013, and from 2013 to now.

1) The First Stage:  2002-2011

Bilateral relations of this stage is promoting gradually, which is benefit by Turkey’s “Zero Problems with neighbors”foreign policy implemented by AKP. The policy aims at improving and expanding the living space of Turkey, and pursuing the status of regional leader gradually and discreetly in the case of regional tension mostly stable. Egypt is a leading country of the Middle East, except developing the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Egypt, Turkey commited itself to put forward ideas for solving hot issues and ensure peace as well as stability in Middle East with Egypt. For example, the Egyptian president Hosni Mubarak paid a visit to Turkey on February 11th, 2004. Two country’s presidents called for safeguarding Iraq’s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opposite to any moves towards a spilt.

2) The Second Stage: 2011-2013

There was a turbulence in Middle East in 2011,which involved in almost a whole Arab world. Jasmine Revolution, a blasting fuse of “Arab Spring” aroused Egypt’s protest campaign fistly. On January 25ththe Egyptian public broke out a series of anti-government’s movements. What’s more, many cities gathered togother demanding president Mubarak stand down. On February 11th Mubarak announced his resignation and ceded power to the millitary. HoweverTurkey’s prime minister, Recep Tayyip Erdogan, urged Mubarak to step down on February 15th, who was the first incumbent politician calling for the downfall of Mubarak. Meanwhile, president Abdullah Gul was the first head of state to visit the country after former president Mubarak’s ouster. So Turkey has broken the “Zero Problems with neighbors” diplomatic policy on relations with Egypt, it pointed a finger at Egypt’s interior affairs. This acti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turning poi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On September 9th Erdoğan  undertook  high  profile  visits  to  Egypt, where  he  was  greeted  as  a  hero. He struck a  deal  to  create  a  “High Level Strategic Cooperation Council” that was aimed primarily towards boosting Turkish investment from 1.5 billion dollars to five billion dollars per year.

Hereafter, Turkey intervened in affairs of the Middle East proactively day by day, and Turkey had a dialogue with Egypt on hot topics. Especially after Mohamed Morsi who headed the list of Muslim Brotherhoud Emblem, Turkey-Egypt’s relations rose rapidly. Both sides cooperated in mediating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The foreign minister of Turkey,  Davutoğlu paid a visit to Egypt on 2-3 July 2012,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yrian Opposition Conference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Arab League. Davutoğlu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urkey and Egypt. Davutoğlu exchanged views on the issu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Egypt,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Syria.Davutoğlu was received by President of Egypt, H.E. Mr. Mohammed Morsi and also met with Prime Minister of Egypt, Mr. Hisham Kandil. Davutoğlu stated that Turkey and Egypt would continue to work together and in this regard mutual visi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ould intensify in the near future. He stressed that Turkey would continue to support Egypt in every field including financial issues.After a month, Erdogan paid a visit to Egypt with 12 ministers of 14 departments.

3) The Third Stage2013-

At the beginning of July, 2013, Egypt had a political upheaval, the military announc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early election, Morsi was relieved of his duty and expelled. Erdogan held a special session in Istanbul,he assessed the situation and talked over the telephone that overthrowing Morsi who was a democratically-elected president is “unacceptable”. Davutoğlu appeared before the press on 4 July 2013 at the Prime Ministry’s Working Office in İstanbul-Dolmabahçe to comment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Egypt. He said” the discharge of democratically elected President Mohammed Morsi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army is extremely worrying with regard to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and democracy. It is unacceptable that politicians, including President Morsi and Prime Minister Hisham Kandil have been arrested or are being kept under house arrest arbitrarily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 yesterday. The release of detained leaders without delay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the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as well.”Erdogan repeatedly refused to acknowledge the change in Egypt in many times. Worse, he urged the European Union to impose sanctions on Egypt and to punish the military.

On August 14ththere was a bloody intervention which happened between the Egyptian millitary and civilian people. This intervention drawn Turkey’s strong criticism. As a result, Egypt recalled its ambassador to Ankara. Then Turkish Foreign Ministry put out a press release on the incidents in Egypt, this news release said that Turkey called on the Egyptian interim administration to end the bloody actions against its own people, to conduct a credible and transparent judicial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ones who committed the massacres since 30 June 2013, to release the political detainees and Mohammed Morsy in particular and to launch a genuine and comprehensive transition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o souruntil Egyptian Foreign Ministry issue a statement on November 23, announ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gypt and Turkey charged affaires level down from the ambassadorial level, then recalled the Egyptian ambassador to Turkey, and summoned the Turkish ambassador to Egypt, notified him as "persona non grat" and asked him to leave Egypt. Turkey's Foreign Ministry responded to the Egyptian action in a few hours later,announced that take peer retalia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Egyptian ambassador to Turkey for "persona non grat", and lowered diplomatic relations to affaires level. Diplomac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roke down. On February 14th 2014Erdogan said again that he cannot accept or recognize a regime which came through a military coup, adding that he doubts the Egypt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would be fair.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howed no signs of improvement and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2016 can be seen as a year of adjustment on Turkish diplomacy. Turkey resumed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ch as Saudi Arabia, United Arab Emirates, Iran, Israel etc. That left people wondering if Turkey could resume diplomatic relation with Egypt. But on July 5th, Erdogan said that a thaw with Egypt’s “oppressive regime” should not be expected any time soon.On July 15th, Turkey staged a failed military coup, then followed by a political purge by Mr Erdogan. While the military coup did not reverse a broader trend in Turkish diplomacy, Turkey's new prime minister Binali Yildirim said in August that he would repair relations with Egypt as soon as possible. “We think we need to develop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with Egypt as countries that use the two sides of the Mediterranean,”Yildirim told reporters at a briefing in Istanbul. However he sounded a note of caution that high-level relations would not be repaired overnight. “We think we need to start from somewhere,” he said. It is not the first time Yildirim has expressed hope for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Egypt.

In conclusion, depite Egypt-Turkey relation broke up for a time, there are signs that Turkey’s diplomatic policy to Egypt has returned to pragmatism.

The influnce of Turkey-Egypt relations’ development

Turkey and Egypt both have importa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which make them wield the influce extends well beyond their own abilities in regional landscape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not only directly influence both sides, but also their own diplomatic relations. Egypt reestablished its leading role in Arab world after it had returned Arab League. Egyptian opinion often leads the whole Arab world, affect Arabs’s mood. This strong soft power is crucial rescource of Egyptian diplomacy. Due to the Arab League heasquarters located in Cario, Egypt is a symbol of Arab unity. Egypt's diplomatic tendencies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external relations of the north African countries and even the Arab world. Some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Turkey's abandonment of Mr Mubarak has cooled relations with Saudi Arabia and some gulf states. Therefore, Turkey-Egypt relations indirectly influence Turkey with other Arab countries’ relations. Moreover, Turkey intervened excessively Egyptian interior, Turkey also condemned 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naction, which lead contradiction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urkey’s “East-West balanced multidimensional diplomacy” encounters resistance.

Secondly, Turkey-Egypt relations influences the Middle East landscape. Throughout the history, Egypt is the centre of the Middle East politics, bilateral relation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balance of power and regional 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Conclusions

From AKP come to power in 2002 to Arab Spring erupted in 2011, Turkey-Egypt diplomatic relation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bilateral relations became strained after Morsi had stepped dow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 which is triggered by Arab Spring makes Turkey who as a leading regional role 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turbulence and transition of Arab countries to expand itself interest, and achieves the strong rising of regional level. Civil unrest makes Egypt cry out for concentrating on solving domestic affairs, which lowres its ability to wield influence beyond border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many sighs that Turkey’s role may be incresing in the world , but its diplomatic policy has exceed its own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pivotal role and central position of Egypt in the Middle East, allying with Egyp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So, even if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gypt and Turkey for the attitude toward Muslim Brotherhood, national interests will ultimately get their relations back on the track. In additon, driven by practical interests, based on the maintaining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f two countries, Egypt and Turkey also expand cooperative space in politics and security such as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nd the Syria issue.

 

National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iddle eastern states -

take Turkey and Iran as examples

What is nationalism

"Nationalism" means an idea or movement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one's own nation.According to Hans Cohen, an American scholar, "nationalism should first and foremost be seen as a state of mind."British scholar Edward carl said: "Nationalism is often used to express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s, groups, and members of a nation, or a desire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freedom, or wealth of the nation".The idea of a nation-state embodied in nationalism is not based on religious belief, but on the common language, region, race and history.The goal is to achiev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national state.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ism in the Middle East

Nationalism comes from the west, which is a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an imita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The beginnings of nationalism in the Middle East began after the decline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western colonial invasion.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modern Middle East reform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political field, The  reform of Tanzi matt in Ottomanand and the reform of muhammad ali in Egypt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reform, the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began to change in the Middle East, new education and newspapers appear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reform.The attitudes of the political elite towards western culture have also begun to shift from rejection to selective acceptance.In this context, nationalism originating from western political culture gradually ros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ationalist parties were esta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led the early constitutional reform in the Middle East.

The establishment of Turkey and Iran

The”new Ottoman party” , founded in 1865, as the first nationalist group in the Middle East, launched a coup in 1876  , to support hamid II ascended the throne.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Asian awakening", the Ottoman empire started the second constitutional movement,  established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without rule.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the Ottoman empire was in danger of being dismembered. Britain and France signed a secret "The sykes-picot agreement,",  tried to carve up the ottomans. The treaty of Sevres signe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terests and sovereignty of turks. Nationalists Led by kemal  established the Turkish grand national assembly in Ankara and declared that they would not recognize the treaty of Sevres.Turkish nationalists, has carried on the intense fight in Asia minor, and the Allies finally agreed to Turkey's participation in the peace conference.Following Turkey's decisive victory over Greece in 1922, the Allies agreed to scrap the treaty of Sevres and re-sign the treaty of lausanne.The treaty not only abolished the extraterritorial power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Turkey, but also delimited Turkey's borders and gave birth to Turkey's modern nation-state.This makes the Arab region independent from Turkey In the legal,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te system in the Middle Eas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Kemal not only made Turkey free from the status of semi colonialism but also transformed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urkey, and introduced Turkey to a new political development track.And nationalism is the core of Kemal doctrine. By the middle of 20s, Turkey had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bourgeois republic.

In Iran ,the Babism had a nationalist tendency  in  the mid-19th century.In 1891, the campaign against tobacco monopoly became the leading voice of Iran's constitutional movement.Subsequently, Iran promulgated the first constitution during the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ran almost became the protectorate state of Britain, and the goal of Iranian nationalist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constitutionalism to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unification.The nationalist- riza khan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ise,He summed up his goal :To establish a strong government to restore domestic political order, achieve national equality and national independence.In 1921, reza khan led a coup and reorganized the cabinet.In 1925, the constituent assembly proclaimed reza khan king of Iran and established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the form.Iran has achieved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established the embryonic form of a nation-state basically.

 

Conclusion: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is the core force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state.It was Turkish nationalism that led the Ottoman empire from absolute monarchy to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finally to republic.The state of being carved up by the west became independent and established a modern nation-state.More importantly, Turkey has abandoned its territorial claims to the Arab region.It is nationalism that has made Iran independent.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ists cannot be ignored. Turkey's kemal and Iran's reza khan both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s independence.Even today, nationalism remain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 country's independence, self-improvement and prosperity.

 

5)研究生学习心得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刘姜

Marc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海湾研究中心的主任,在为期近两周的课程、讲座中,Marc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在发现石油之前海湾诸国的经济情况、殖民大国对海湾地区的影响、海湾各君主国的诞生以及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海湾国家发展模式的困境、海湾危机背景下海湾各国的关系等。Marc的授课内容充实却不令人觉得乏味,大量数据和现实案例的运用使得讲解的知识点更易为同学们所理解。遣词造句的平实、生动,使得课堂讲授和交流的效果不会因语言问题而大打折扣。在此之前,海湾国家的相关情况是许多中东史专业同学的知识盲区,通过Marc的授课和讲座,同学们对海湾地区有了更为全面、清晰、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从整体把握中东地区的历史、现状,为之后具体研究方向的选择打好基础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李迪

4月22日晚,我校海外专家、欧洲中东学会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蒂姆·尼布洛克(Timothy Niblock)在博物馆副楼一层报告厅作了题为 “区域与国别研究:重要性及其前景(Area Studies : Its Importance and Its Future”的专题讲座。蒂姆指出,在当前世界各国密切交往的大背景下,重视区域与国别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回顾世界历史,他梳理了区域与国别研究发展的五个阶段,并对我校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方面,通过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考察某一国家的发展概况;另一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可以借助跨学科、比较学等多重研究方法,以此来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研究机构、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本次蒂姆教授的讲座对我们世界史方向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自身要在立足于历史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善于寻找、发现、解决一个时代、国家、区域的中心问题,并能够体现出对现实状况的人文关怀。作为一个日益走向世界的大国,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如果对交往国的发展状况缺乏充分了解,往往很难做出正确决策。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增强问题意识,梳理历史脉络,关注世界局势,了解学术前沿,加强沟通合作,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服务国家战略以及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屈鑫

我很荣幸自己能有机会听到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著名中东史专家-蒂姆·尼布洛克教授的讲座。在此,就蒂姆教授对区域国别研究这一主题简要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蒂姆教授对历史研究有着独特的见解,能够从多种不同角度对历史进行研究。虽然蒂姆教授在中东史方面造诣颇深,但仍没有忽视对其他地区历史的关注,即立足于全球视野下进行区域研究。此外,蒂姆教授也进一步指出文化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使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最后,蒂姆教授在研究历史过程中始终注意与现实相联系。比如,蒂姆教授以中国的‘一带一路’为例,并倡议将关注的范围和参与度扩大。由此可见对历史的研究不应是闭门造车。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拥有一个开阔的视野,不管研究哪个方向,都需立足世界。在这一点上,蒂姆教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秦佳陆

在所有天气好、天气不好、天气刚刚好的时间里,Seevan都是个能够带来阳光的人。最初去听Seevan的讲座会很拘谨,但是他有能够消除这种紧张感的能力,能让人轻松起来,他会先笑起来跟你打招呼的。

相比用中文讲授的阿拉伯语课程,Seevan用英语讲的阿拉伯语简单易懂,可能是因为用英语上课的缘故,他会首先把最重要的内容挑出来,用尽量简洁的方式说明,我们首先接收到了这样的基础内容,而后进一步接受其中的细节和变化就变得容易很多。就像小孩子学一门语言都是先从模仿身边人说话开始,然后才坐进课堂里学读音和书写。或许对于学一门新的语言来讲,比起“为什么这样读”,直接知道“怎么读”更重要。

Seevan讲课会结合自己亲眼见过的和经历过的,再加上他自己发明的笑话,课堂真实且有趣。Seevan总是明媚的开心的,世界还是明亮的会继续转动的。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贺梦楠

Seevan Saeed老师本学期教授我们【阿拉伯语】和【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两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在课上的认真负责,在课下的热情友好。Saeed老师讲课方式幽默,时时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会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及时听取意见,并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他不仅交给我们专业上的知识,分析当下最受关注学术前沿,引导我们自己由现状思考历史问题,同时也交给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涯,平时也积极和学生交流,与同学们关系亲密融洽,但对待学术问题非常认真严肃,全心投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阿拉伯语课程的内容较难,Saeed老师总是力保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听懂并且消化,老师对我们迫切的希望也激励着我们,因此我们总能在他的课上收获很多。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张玮

蒂姆·尼布洛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东问题研究专家,曾多次受邀赴我校发表主旨演讲。自入学以来,我有幸两度聆听蒂姆教授的精彩报告。2018年9月25日,蒂姆教授作了题为“海湾地区冲突的动因分析”的专题讲座,分析了海湾地区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2019年4月22日,蒂姆教授作了题为 “区域与国别研究:重要性及其前景”的专题讲座,回顾和梳理了区域与国别研究在西方经历的五个阶段,并就如何进行区域与国别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蒂姆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东热点问题的认识,使我对于中东地区的社会政治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蒂姆教授的国家化视野和先进理念也使我受益颇深。

 

中东史18级硕士研究生 秦颖文

本周我们有幸听了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海湾研究中心主任Marc的讲座,他就The Gulf Crisis: a Storm in the Tea Cup?(海湾危机:茶杯里的风暴?)这个主题展开讲述。本次讲座我们感觉受益匪浅,也对海湾地区几国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Marc的讲座从几个国家的情况讲述,讲述了这几个国家的矛盾以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宗教经济上的原因。本次讲座使我们对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几国的国情和复杂的关系有了认知。本次讲座对学习中东史,以及今后继续从事中东几国的问题研究有很大的启发。而且对不太了解中东史的人,Marc的讲座也能使其对中东地区几国的情况有一定的认知。

 

中东史16级硕士研究生 史永强

首先,我想感谢陕师大研究生院和历史文化学院为研究生提供的优越学习条件,使我有幸在读研期间参加了为数不少的外教课,并在这些课程的参与中收获颇多。其次,我有一些关于外教课的感悟与想法,外教课由于其授课者的特殊性而具有了多重功能,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特殊场所,也是提高外语听力口语水平的重要环境。就我个人而言,其作为语言学习的功能较专业知识传播功能更为重要,因此,我希望外教课能够加强互动性,而不至于简单沦为外教的一言堂。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加大外教课投入力度,给更多学生以更多外语实景学习的机会,也希望学校加强外教课的体系化建设,放宽教学模式与制度,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中东史16级硕士研究生 曾梦清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国际暑期课,我有幸听到了Nikos Christofis博士关于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相关知识的讲座,Nikos在希腊马其顿大学担任讲师,先后用希腊语、土耳其语和英语发表了多篇关于中东和东欧政治的优秀论文,特别在土耳其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这次暑期课程使我深刻了解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同时对我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提供了灵感,Nikos每天都会认真为我们准备上课内容,讲解的非常细致,考虑到语言理解的问题,他经常讲到十几分钟就会停下来,让我们提出没有听懂的问题,并耐心解答,对待学生十分和善。有些时候,大家讨论的很激烈,自由发表意见,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坚持这样的办学方针,多为学生邀请海外学者,改变刻板教学方式。同时,加大对学生尤其是世界史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外籍学者交流沟通。

                

中东史16级硕士研究生 宋小超

2018年的暑期国际学校使我有幸认识了尼古劳斯·克里斯托弗博士,他是一位来自遥远的爱琴海国度的希腊学者,胖乎乎的形象增添了许多亲和力,大腹便便,满是知识。时值盛夏,刚来西安的第一天,他便感叹西安的烈日炎炎,但挥洒汗水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无尽的知识。克里斯托弗博士在为期数十天的授课过程中,为我们讲述了中东大国奥斯曼帝国六百余年的辉煌历史,其中既有公元13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时的构建和扩张,也有由盛转衰时期的屈辱历史和奋发图强。使我对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掌握有了巩固和新的认识。在课外时间里,克里斯托弗博士也耐心启发我们,尤其是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更是帮忙搜寻资料,对我的论文写作裨益良多。谨在此表达对克里斯托弗博士诚挚感谢。

 

中东史16级硕士研究生 宋小超

凯瑟琳博士是我研一刚入学时便开始接触的外教,她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大概是受到了优良校风与严谨校训的长期影响,她在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宽严相结合的教学特色,使得其教学风格也迥异于其他外教。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使我快速的步入了历史学习的道路上来,方法论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掌握了论文写作的严谨性与严肃性,为我后来的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亚史的讲授也从侧面加深了我对伊斯兰文明和中东世界的认知。在此对凯瑟琳老师的辛勤付出表达诚挚的感谢。

 

此外,我院部分本科生在参与上述教学活动后,也有着极大的收获和感悟,这也是成果外溢的重要体现之一。

12015级本科生胡家馨课程笔记与感想:

一、海湾国家的概况

1.海湾国家的建立和分布

KEY FACTS ON THE GULF STATES2017

State

Independence

Ruling Family

Saudi Arabia

1932

Al SaudSunni

Kuwait

1961

Al SabahSunni

Oman

1970

Al Saidibadi

Bahrain

1971

Al KhalifaSunni

Qatar

1971

Al ThaniSunni

United Arab Emirates

(Federation of 7 Emirates)

1971

Al Nahyan(Sunni)

(Abu Dhabl)

 

 

2.政治制度

君主制国家: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曼

共和制国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

3.宗教

什叶派:阿曼

逊尼派: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

4.由于开采石油和国家建设需要大量工人,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海湾国家内都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口。

Comparative Statistics on the Gulf States2018

States

Nat.Pop

+Non-Nat.pop.

Iran

82m

Iraq

38m

Yemen

29m

 

Saudi Arabia

21m

12m

Kuwait

1.4m

3.1m

UAE

1.1m

8.7m

Bahrain

0.7m

0.8m

Qatar

0.3m

2.4m

Oman

2.6m

2.1m

*Non-citizen population in GCCapprox. 29m

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环境很差,工资也不高,但是整体条件仍比他们在本国要好,所以很多人愿意到海湾国家打工,而大量的外来工人也成为海湾国家的“人质”,成为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

Labour market quest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boom of oil revenues, all GCC states have relied heavily since the 1960s on foreign workforce to develop their state apparatus .their education and health sectors, and their infrastructure

In 2017,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outweighs the number of nationals in all GCC monarchies except Saudi Arabia and Oman(see slide 2)Massive economic impact: remittances(e. transfers of money from migrant workers to their families in their home countries)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GDP of both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
5. Rentier state theory

Along with Venezuela and the Netherlands, the Gulf monarchies have servedas key studies of a theory(rentier state theory)trying to explain the link between the revenues of the state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a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rentier states are not expected long as they remain rentier.

Why? Because as long as the state is in position to prevent political contestation by distributing wealth, it does need democratic legitimation.

However a rentier state confronted with a fiscal crisis will be forced to resort either to cutting expenditure or to raising taxes. A third altemative is deficit spending: national, international or money creation

So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may be an important incentive

for democratization. This theory can partly explain the survival of GCC regimes, but only to amited extent

二、海湾国家与石油

1.Before Oil

1Ma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griculture, usually for immediate consumption.

Trade(caravan trade, entrepot trade and import/export related to pilgrimages)

Pearling(in Bahrain, Trucial Coast)

2Main Political actors

Colonial power: mainly Britain

Local rulers

Merchants and business families

3Between Britain and local rulers

Pax Britannica

Exclusive bilater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local rulers (mid-to late 19th century)

Not direct involvement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but sub-contracting of internal affairs to sheikhs of the Gulf.

2. Beginning of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19011st oil concession in the Middle East (Iran): exploitation starts in 1908 (by the Anglo-Persian Oil Company, to became Anglo-Iranian Oil Co. in 1935, and British Petroleum in 1954)

Then

Iraq: 1927

Bahrain: 1931-32

Saudi Arabia: 1938(1st concession to the 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in 1933);creation in 1944 of Arabian-American Oil Company (to become Saudi ARAMCO)

Kuwait: 1938: Kuwait Oil Co. (founded in 1934, in partnership with BP)

Qatar: 1947

UAE: 1962

Oman: 1967

3.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The Seven Sisters:七家由外国资本控制的石油企业,控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市场。

Opec: 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9月成立。

1973年的十月战争以前,石油价格很低,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石油成为阿拉伯国家对付西方的武器。

三、海湾国家之间的关系

1.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The legitimacy war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Iran

V.S.

Saudi Arabia

 

Republic

Monarchies

Both consider themselves as the leader of musilim

 

Both want to export their political model and thought

 

Against the USA

(More close to Russia and China)

UAS’s Partner

(Oil and money are important elements)

Both pursuit an enemy outside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shape their own legitimacy)

2. 卡塔尔与伊朗

由于存在跨两国国界的油田,两国利益纠葛重,促进了沟通。

3. GCC, 1981

Members: Kuwait, Bahrain, Qatar, Saudi Arabia, UAE, Oman

4. Demands to Qatar(2017)

Curb diplomatic ties with Iran

Stop All ties to what Saudi Arabia and its allies call “ terrorist organization ”

Shut down al-Jazeera

Terminate the Turkish military presence

Stop all contacts with the political oppositopn in Saudi Arabia, the UAE, Egypt and Bahrain

Consent to monthly audits for the first year. For the following 10 years, Qatar would be moniored annually for complianc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Professor Marc's lecture. Professor Marc's in-depth lecture gave m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Gulf countries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expanded my research direction and interest. It also understands the accomplish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of high-level researchers.

Thank you again, Professor Marc.

 

22015级本科生郭缅基课程笔记与感想:

海湾国家概况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

君主制国家:卡塔尔、阿联酋、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

1、人口构成与国家矛盾

KEY FACTS ON THE GULF STATES2017

State

Independence

Ruling Family

Saudi Arabia

1932

Al SaudSunni

Kuwait

1961

Al SabahSunni

Oman

1970

Al Saidibadi

Bahrain

1971

Al KhalifaSunni

Qatar

1971

Al ThaniSunni

United Arab Emirates

(Federation of 7 Emirates)

1971

Al Nahyan(Sunni)

(Abu Dhabl)

 

中东各国伊斯兰教派(人口)分布

 

海湾国家的统治者(海湾君主制六国)多为逊尼派,阿曼为伊巴底斯教派(Ibadis)。但人口分布方面,也门、科威特、巴林、伊拉克、叙利亚、伊朗、阿塞拜疆地区有大量的什叶派(Shiites)教徒,其中,伊朗达90-95%,是什叶派势力最大的国家。

Comparative Statistics on the Gulf States2018

States

Nat.Pop

+Non-Nat.pop.

Iran

82m

Iraq

38m

Yemen

29m

 

Saudi Arabia

21m

12m

Kuwait

1.4m

3.1m

UAE

1.1m

8.7m

Bahrain

0.7m

0.8m

Qatar

0.3m

2.4m

Oman

2.6m

2.1m

*Non-citizen population in GCCapprox. 29m

海湾国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多是从埃及、巴基斯坦等贫困国家来到海湾打工的工人。海湾国家的国民身份具有很多特权,但极难获得。

2Before Oil

1Ma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griculture, usually for immediate consumption.

Trade(caravan trade, entrepot trade and import/export related to pilgrimages)

Pearling(in Bahrain, Trucial Coast)

2Main Political actors

Colonial power: mainly Britain

Local rulers

Merchants and business families

3Between Britain and local rulers

Pax Britannica

Exclusive bilater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local rulers (mid-to late 19th century)

Not direct involvement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but sub-contracting of internal affairs to sheikhs of the Gulf.

 

斯曼的统治:Only care the Mecca and the Gulf trade

葡萄牙帝国的控制:Only secure their trade

早期英国殖民:Only want to control the coast to secure its trade especially with India

*英国与法国的殖民思维:法国想改变本地人的语言、思想和生活方式(through school teaching),而英国只想保持贸易的畅通与财产利益的安全。英国人更倾向于雇佣当地的人为他们工作,而非直接统治。英国倾向于与当地统治者签订协议(代理人)。

4A brief history of Saudi Arabia

1744-1818 First Saudi state

Alliance between Mohammed bin Abd al-Wahhab (and his descendants) and Mohammed bin Saud (and his descendants)

1824-1891 Second Saudi state

Defeated by the Ottomans who expel the Saud-Wahhabi from Mecca and Medina

1902-now Third Saudi state

王位多兄终弟即

沙特王室家族十分庞大,家族成员每年都会享用沙特石油公司收入的一部分(比例不明),但各成员所能获得的金钱数量不同。

5Beginning of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19011st oil concession in the Middle East (Iran): exploitation starts in 1908 (by the Anglo-Persian Oil Company, to became Anglo-Iranian Oil Co. in 1935, and British Petroleum in 1954)

Then

Iraq: 1927

Bahrain: 1931-32

Saudi Arabia: 1938(1st concession to the 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in 1933);creation in 1944 of Arabian-American Oil Company (to become Saudi ARAMCO)

Kuwait: 1938: Kuwait Oil Co. (founded in 1934, in partnership with BP)

Qatar: 1947

UAE: 1962

Oman: 1967

 

中东石油勘探与初次开采情况

3Oil Majors

*British concentrated in Iraq & Iran`s oil, which make it miss the south Gulf.

Cartel of oil Majors

The Seven Sister

OPEC(1960):to protect the oil price andtheir government’s revenue (also try to move the Seven Sister out of their country)

 

4The 1973 October War & the Oil boom: the proce of the oil increased vety rapidly

 

5The Rentier state

(1) What is a rentier state?

Rent: income not originating from the productive activity.

Rentier State: state whose revenues derive predominantly from a rent/foreign source.

Ex: oil (Gulf countries, but also Algeria, Libya Iraq, Iran, etc.);diamond(Botswana).

In the Gulf monarchies, 70%-80% of state revenues derive from oil (except in Bahrain:60%)

(2) Rentier state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entier states are not expected to democratize, as long as they remain rentier. Because as long as the state is in position to prevent political centestation by distributing wealth, it does need democratic legitimation.

However, a rentier state confronted with a fiscal crisis will be forced to resort either to cutting expenditure or to raising taxes. A third alternative is deficit spending: national, international or money creation.

So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may be an important incentive for democratization.

*This theory can partly explain the survival of GCC regimes, but only to a limited extent.

 

Thanks to these massive revenues, the state can buy legitimacy at home, through spending on massive welfare programmes (food subsidies, free health and education for nationals) and abroad, through investm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 (funding of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loans in poorer countries, massive military deals with the US, the UK, France, Russia, etc.)

 

*石油出口国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石油统治者国民(国民反而无需纳税,从而对自身权利的缺失没有实际感觉)较为稳定的证据

3the limits of the theory

a). States are not homogeneous, and the theory can`t give the debates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within the elite any indication.

b). The theory consider that taxation is the only condition which can lead the cituzens to ask for representation. For accountability of the state.

c). The theory does not explain why some regimes in the same situation were overthrown. (e.g. Iraq in 1958; Libya in 1969)

* Not all rentier states are non-democratic: counter-example: Norway.

 

Citizen: if the ruler don`t give us money, we would say something, and, we should not pay for any tax.

 

6Labour market questions

The non-national population problem.

In 2017, the number of foreigners outweighs the number of nationals in all GCC monarchies except Saudi Arabia and Oman.

The remittance problems.

Massive economic impact: remittance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GDP of both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e.g. India, Pakistan. Egypt)

The Sponsorship (Kalafa) & Nationalization of Job

Any individual or company wishing to work in the Gulf country need to have a local partner.

The partner have receive 51% of the payment or company’s stock at least.

This issue created another rent for the citizen, the local partners are usually the “sleeping Partner” (they sell their status of citizens)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et a citizenship in these countries.

 

7The 1979 revolution in Iran(Protest against the Pahlivi Dynasty, which proamerican)

The leader: Khomeiny

A important intelligence: Ali Shariati (1933-1977)

The revolutionary leaders believed that they can mix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to one thing. The revolution was more and more religious and more and more exportive.

延伸阅读:

Frantz FanonThe Wrecfhed of the Earth (black skin with a white heart, the colonies study)

Seymour Lipset, Political Man (1960)

 

8the relation between Saudi Arabia and Iran

 

The legitimacy war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Iran

V.S.

Saudi Arabia

 

Republic

Monarchies

Both consider themselves as the leader of musilim

 

Both want to export their political model and thought

 

Against the USA

(More close to Russia and China)

UAS’s Partner

(Oil and money are important elements)

Both pursuit an enemy outside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shape their own legitimacy)

   

9(Speech): The Gulf Crisis: a Storm in the Tea Cup?

(1) the GCC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Members: Kuwait, Bahrain, Qatar, Saudi Arabia, UAE, Oman

The organization focus on politic, economy and military.

Originally, the aim of establishing this union is to make sure Iran less influential to these six countries. But now Yemen, Iran, Iraq are seem to be potential countries that can be members of it, however, it is not now.

(2)沙特与GCC成员国的利益冲突

1、卡塔尔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优势让其成为国民最富有的国家。卡塔尔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科威特强大的国会引起了沙特的忌惮。(海湾战争的记忆?

3、巴林十分依赖沙特的投资,是沙特的属国。

4、焦虑的美沙关系,(1)美国对埃及的背叛;(2)伊朗核问题。

(3)卡塔尔与伊朗的关系:利益交集多(如同一片油田,如波斯湾出海口,等),不亲密,但必须保持接触

(4)Demands to Qatar(2017)

Curb diplomatic ties with Iran

Stop All ties to what Saudi Arabia and its allies call “ terrorist organization ”

Shut down al-Jazeera

Terminate the Turkish military presence

Stop all contacts with the political oppositopn in Saudi Arabia, the UAE, Egypt and Bahrain

Consent to monthly audits for the first year. For the following 10 years, Qatar would be moniored annually for compliance.

5Arms Race in the Gulf

6Conclusion

‘There is too much testosterone involvedwith a 33-year-old leader in Saudi Arabia, a 38-year-old in Qatar, and a 72-year-old child in the White House. Everything`s personal in this melodrama. It could be resolved as quickly as it began, but the problem is we`re dealing with unpredictable people`.

 

I have to appreciate Professor Marc’s Lecture so much. Before this course, I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Gulf, but in a low level only. Marc`s speech has introduced us a brief but profound history and some attractive theories about the Gulf countries. The most exciting idea Marc has shown us is theory of the rentier state, it raised my interest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y not only the Gulf ones but also some other special ones. In short, thanks to marc’s course, I am now attract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mid-east, my study will continue although our class is finished.

Meanwhile, I want to thank Professor Li Bingzhong, thank him to provide me this opportunity to meet Marc’s lecture.

32015级本科生胡秋儒课程笔记与感想:

1.Major Gulf states: SAUDI  ARABIA    KUWAIT    QATAR

  BAHRAIN          OMAN      UAE

 Conflicts WITH  IRAQ  IRAN   YEMEN  (different policy)

2.The Saudi royal family(big, so many members,

throne inheritance between brothers first)

Three Saudi States: 1744-1818; 1824-1891; 1902-now

3.Lines in the Sand: Shiites as % of Muslim Population(MAP)

Shiite :

Shiite majority: IRAN 90-95%   IRAQ 65-70%;

AZERBAIJAN 65-75%  BAHRAIN 65-75%

Large Shiite minority: SYRIA 15-20%   YEMEN 35-40%

KUWAIT 20-25%

Sunni majority: TURKEY 10-15%  SAUDI ARABIA 10-15%

LEBANON 45-55%  QATAR 10%  EGYPT <1%  

OMAN 5-10%  AFGHANISTAN10-15%  

PAKISTAN 10-15%  INDIA 10-15%

UNITED ARAB EMIRATES 10%

4.COMPARATIVE STATISTICS ON THE GULF STATES(population)

 Nation population :Iran 82   Iraq 38   Yemen 29   Saudi Arabia 21

(million)  Oman 2.6  Kuwait 1.4  UAE 1.1  Bahrain 0.7  Qatar 0.3

Non-nation population: Saudi Arabia 12  UAE 8.7    Kuwait 3.1

                   Qatar 2.4       Oman 2.1    Bahrain 0.8  

5.Before Oil Main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olitical actors(MAP)

Britain protectorates in the Gulf 1900

ECONOMIC

Agriculture : usually for immediate consumption

Trade : caravan trade, import/export about pilgrimages

Pearling : in Bahrain, Trucial Coast

POLITICAL

Colonial power (Britain)

Local rulers (monarchs after  independence)

Merchants and business families (with transitional connections)

 

5/9

1.FIRST OIL DISCOVERY IN THE MIDDLE EAST(MAP)

 1901:IRAN→1927:IRAQ→1931-1932:BAHRAIN→

1938:SAUDI ARABIA →1947:QATAR →1962:UAE →1967:OMAN

2.OIL MAJORS in the mid-20th century

Competitive threat from Japan

 (formed a ‘cartel’ →organization based on formal agreement among enterprises with conflicting interesting, control supplies by keep out competitors,; refrain from prices; fix world prices)

7 sisters

3. OPEC IN 1960

Member states(2019.Jan)(MAP)

OIL BOOM: Oil embargo ;to 1974 the price quadrupled

4.RENTIER STATE THEORY

WHAT IS A RENTIER STATE?

Rent: income not originating from the productive activity

Rentier State: state whose revenues derive predominantly from a rent/foreign source

EX: oil [Gulf countries, but also Algeria,Libya,Iraq,Iran,etc];

diamond[Botswana]

In the Gulf monarchies, 70-80% of state revenues derive from oil

(Bahrain 60%)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the national welfare ,free medical care, education, and pensions to the citizens. These are measures that the rulers stabilize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ensure order and keep people quiet.

 

The limit of the theory

Deterministic approach: in the theory, the state is considered as homogeneous , and it does not give any indication of all the debates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within the elite ( ruling family ) and within the society.

The theory consider that taxation is the only condition which can lead the citizens to ask for representation , for accountability of the state . Counter-example : Arab uprisings ( driven by quest for dignity , freedom of expression ,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inequalities , etc . )

The theory does not explain why some regimes in the same situation (oil-rentier monarchies ) were overthrown , e.g. Iraq in 1958. Libya in 1969.

 Not all rentier state are non-democratic : counter-example : Norway.

 

5.Labour Market Question

    So many foreign workers(more than nationals);GDP loss;Identity

6.Which Country Sends The Most Remittances?(CHART)

The top 10 remittance-sending countries in 2014(billion U.S. dollars)

U.S. 131     SAUDI  ARABIA  45     UAE 29     UK 25

GERMANY  24   CANADA  23    FRANCE  21   RUSSIA 21  

ITALY 16     SPAIN 16

 


5/10

1.Sponsorship(kafala)

“Nationalization” of jobs

 Employment policies to favor

The recruitment of nationals in the private sector.

Foreigner workers can get higher salary in gulf counties than their own countries.

 

2.IRAN

1979 REVOLUTION

Ali Shariati (1933-1977) new theory

Muhammad Reza Shah Pahlavi (r.1941-1979)

Frantz Fanon (1925-1961)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1961)

<black skin, white masks>(1952)

Seymour Lipset <Political Man>(1960)

Ayatoliah Ruholiah Khomeiny (r.1979-1989)


5/15

1.GCC :1981 (monarchy countries)(MAP)

       SAUDI ARABIA  KUWAIT    BAHRAIN

 UAE            QATAR      OMAN

SAUDI ARABIA: the largest territory ; most population; leading

QATAR: small territory; limited men,; but the richest one; challenging

The arms import (2008-2012&2013-2017):   

SAUDI ARABIA: +255%

QATAR        : +166%

2. IRAN : NATIONAL  IDENTITY  

compared to IRAQ ‘state’(artificial)

3. a 33-year-old leader in Saudi Arabia,

a 38-year-old in Qatar,

a 72-year-old child in the White House.

Dealing with unpredictable people

→ the problem which is not resolved

4. BALANCE


Impression  of  Courses  and  Lecture

From last week to this week, I listened to Professor Mark’s courses and lecture four times before and after. I am very grateful to Professor Mark for coming to us to offer courses and impart knowledge. Each course is full of content and benefits, which gives me a more specific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At the same time, I am very grateful to Professor Li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and to help in the course study.

 

(4) 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案例

1】2015级硕士研究生 梁钦论文致谢

我与陕西师范大学的缘分开始于2014年10月,因为那时的我顺利地被保送到了师大。说实话,在入学之前,我对师大并没有太细致的了解,只是很肤浅地知道那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院校,是个211学校,比我本科学校要好一点。当时就想,那是一所有很多女生的学校,我估计研宄生三年又要年年过双十一了,毕竟自己也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更别提找男朋友了,所以当时对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也没太大的幻想和渴望。果然,三年过去了,我依旧还是单身。虽然单身但是我并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在我身边有一群让我值得依赖、让我感到幸福、让我非常骄傲的老师和小伙伴们。

回想三年的师大时光,是足以让我倍加珍惜和感激的。想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但是我最先想感谢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和历史文化学院,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如果师大和学院没有接收我,我不会在之后的三年接触到如此优秀的团队、老师和同学们。因此,非常庆幸我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同时感激你们也选择了我。在学院里,我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白建才老师、何志龙老师、胡舶老师、王成军老师、郭响宏老师、梁红光老师、宋永成老师、王大伟老师、詹晋洁老师、孙坚老师、John。在他们的授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看到了他们对学术认真的态度,在论文的选题及预审读期间,都给予了我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我衷心地向他们道一声感谢!也不能忘记在办公室默默付出贡献的曹伟老师、王春阳老师、刘晓东老师、齐耐心老师及辅导员洪海安老师,在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谢谢你们的关心与付出!同时也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与外籍专家学习的机会,在校期间受到了来自TimPhilipCatherineMichaelBillSeevan的学术经验与知识,深受启发,甚至激起我想要出国学习想法。在此,十分感谢师大的国际交流处让我有这样的平台可以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使我可以在研二期间,前往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的十个月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不同的文化环境与学术氛围,也交到了不同国家的朋友们,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友好。每次回想在外的这一场旅程,都会让我觉得是在做梦,非常的不可思议与珍贵,永远感谢这一段经历与学习!       

如果有人问离开师大,最让我牵挂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是我的导师,李秉忠老师。在我眼中,李老师就是一个完美男神的存在,是我的偶像与目标。因为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渐渐地想要努力奋斗成为他那样优秀的人。李老师在研宄生期间教给了我太多,不仅帮我打下了夯实的中东史知识,教授寻找资料的方法,指导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而且还锻炼了我们接待外宾与组织国际会议的能力,真的是收获颇多!研究生期间,联系我最多的人就是导师,经常半夜了还在给我发可以让我学习的文章和相关材料。如果给导师打分,我肯定会给导师一个超级满的满分,因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称职的老师。感激与感恩导师三年里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导师,谢谢您!如果有人问我以后还会经常来师大么,我会坚定地说肯定会,因为我的导师在这里。

三年的时间也让我接触到非常可爱的同门师兄弟妹们。与我一届的同门涂斌和吉喆,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交流,感谢你们对我脾气的忍让和生活上的帮助;还有李泽英、吴丹、万可萌、刘艳红师姐们,龚鑫、韦晶师兄们,宋小超师弟,曾梦清、胡议丹、许茜议、胡龙琴、杜鹃、石月月、陈文婧师妹们,非常开心可以和你们一起相识、交流并且共同完成任务,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感谢与你们的相处,让我认识到一群可爱的人!我还要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小伙伴们,吉喆、邓瑨、陈闰之、程子研。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可以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学习、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嗨。生活中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们总有办法可以让我继续开心健康的生活,是你们让我的研宄生生活不再孤单,感谢你们的陪伴,爱你们!

此外,还要感谢和我相处已经7年的室友李晓月同学,把宿舍打理的干干净净,半夜我们一起谈心交流,7年的室友,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你都见证了,感谢我们的这段缘分!还有一起7年的同学刘率君和韩强强,本科与研究生我们一起在同一个学校一个学院,一起交流学术与相聚谈天,这一路真的是秦晋相伴,感谢你们!最后,感谢一直鼓励与支持我的家人们,感谢你们营造给我这么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谢谢你们让我一直活泼开朗的生活,我会好好努力,珍惜现在,奋斗未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想要感恩与感激所拥有的一切,希望在接下来的学术生涯中,我可以用行动感受到李老师对我们说的:阅读幸福,思考幸福,发表自己的见解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22015级硕士研究生 吉喆论文致谢

当我提笔开始写下致谢二字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毕业即将要来临了。2015830日在阳光苑广场报到的那天仿佛还是昨天,而过几天我们就要穿上硕士服,成为穿袍贵族了,回顾这三年的学习生涯,如同白驹过隙,一切都是那么匆匆。

非常庆幸来到陕西师范大学求学,对师大总是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大概就是始于颜值,终于情怀吧。此生有幸师从李秉忠老师,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和帮助,也是我人生方向的指路明灯。有时候有些贪玩,有些拖延,每每见导师总是心怀忐忑,导师常常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要时刻抓紧学习,凡事提前做准备,脚踏实地。从2016126日定题开始,导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的论文,并提出了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每当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导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为我理清思路,提醒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完成初稿后,导师对我的论文的修改可谓是一字一句,细致到标点符号,经常在深夜收到导师的修改意见,这篇文章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同时感谢您和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资源,请来许多一流的学者为我们授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深受启发。此外,我还要感谢为我们授课的何志龙老师、胡舶老师、宋永成老师、王成军老师,您们的精彩授课,谆谆教诲让我受益良多。

我很幸运的在库尔德李门里遇到了我亲爱的同门一一梁钦、涂斌,我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梁钦同学,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告诉我要坚强,在我沮丧时把我从颓废的情绪中解救出来,在我着的时候提醒我要回归现实,我们一起学习的时光,永远都会留在我心里成为及其珍贵的回忆。同时感谢我的师弟师妹们对我的论文作了很细心的修改,尤其是宋小超和胡议丹;还要感谢我师兄龚鑫,在为我提供就业信息方面,可谓鞠躬尽瘁。三年研究生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小伙伴:邓捃、程子妍、陈闰之、王熙,还有我幽默的室友王霁钰同学,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能够更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庆幸研途有我,感恩研途有你们!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的陪伴,让我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业,我一直知道,在我的背后,你们永远在无条件的支持我,是我坚强的堡垒。谢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予我很多事情的自由选择权、决定权,依稀记得开始练习长跑的那个暑假,爸爸一直在陪伴着我,成长的路虽然有时候很孤独,但是父母的爱与包容,是我跑好人生这场马拉松的最大动力!谢谢JJ.林俊杰,一度在音乐的世界里告诉我,努力不会徒劳,只要脚步不停,就永远会有目的地!

与师大要说再见了,此刻除了眷恋还是眷恋。但愿多年后的我们,尝尽冷暖,依旧热血;身处泥淖,依然故我;历尽千帆,依旧心似少年。

32016级硕士研究生 宋小超论文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倏忽而逝,回首这三年来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经历,不禁感慨万千。陕西师范大学给了我太多太多难以忘记的隽永时刻,教会了我成长与进步,从三年前刚刚踏入校门的学识浅薄、诸事不谙的我,成长为今天的热爱学习、充满动力、有着坚定的人生追求。相信这短暂的三年研究生时光将会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记忆,而毕业论文也是这段时光的最后尾声,回顾论文的准备与写作工作,前期因种种原因造成写作效率低下,内心急切;写作过程中也曾遇到每日只能写下二三百字的困境,但真的结束之后才深觉论文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求知的道路还很漫长。短短七万余字的论文对于研究生阶段而言,既是一种收获,也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在此篇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秉忠教授,他学识渊博、平易随和、幽默乐观,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良师。三年来与导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浮现眼前,他豁达开朗、不畏艰辛的人生观激励着我克服诸多困难,熬夜伏案创作、十年宛如一日的精神既让我崇敬,又使我汗颜。感谢导师三年里孜孜不倦教诲于我,感谢导师对我此篇文章的指点与修改,与此同时也要感谢历史文化学院每一位教授过我的良师,他们用渊博的学识引领我走近学术之路,令我能够在书香文海里度过青春时光。感谢我的父母,为我的研究生生活提供的大力支持和无限关怀,使我能够圆满完成学业。感谢我的同门曾梦清同学,三年来给予我学习和工作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以及对我个人缺点的包容,感谢我的师姐师兄梁钦、吉喆、涂斌,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鼓励和关心,感谢我的师弟师妹胡议丹、刘姜、张玮长期以来帮忙处理解决工作、学习中的事务。最后要感谢那些陪伴在我身边的朋友,是你的支持与鼓励给予我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期望我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仍旧对知识充满好奇,对人生满怀希望!

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深知此篇论文不论是在前期资料收集还是撰写过程中不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师长以及同学批评指正。与此同时,对于本文所引资料的编、著者,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42016级硕士研究生 曾梦清论文致谢

在终南山下求学的日子即将结束,内心失落又欣喜,失落是因为我即将离开这个存留我三年青春的地方,离开我亲爱的老师和朋友们。欣喜是因为我即将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临走之前,想要感谢太多的人和事,想过很多次要用特别精致的语句表达,但我文辞拙劣,决定还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我内心最想说的话。

我首先要感谢我最亲爱的导师李秉忠老师,老师教会了我太多知识,为我修改论文特别仔细认真,经常在假期和深夜还在为我的论文提建议找资料,优秀的老师都是如此努力踏实,我又怎能偷懒。除学习外,老师也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记得老师强调的最多的就是做人要善良宽容,这三年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成长了许多,学会了怎样跟不同的人交流。老师对我的关心我会永远记在心里。在我找工作茫然无措时,老师给予了我很大鼓励和帮助,我相信,在以后每当我想起古城西安时,老师一定是我内心最牵挂最敬重的人。我一定会铭记老师的教导,在未来的路上坦坦荡荡、脚踏实地、真诚善良!

感谢陕师大和历史文化学院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感谢何志龙老师、胡舶老师、宋永成老师、王成军老师、王大伟老师、詹晋洁老师、霍文勇老师、韩中义老师、孙坚老师Seevan SaeedTim NiblockCatherine OwenNikos ChristofisHuseyin YilmazJohn McGovern对我在学习以及论文上的悉心指导。感谢我可爱的师姐梁钦、吉喆、万可蒙、刘艳红和师兄涂斌、韦晶对我的照顾与帮助,感谢师妹胡议丹、许茜怡、石月月、陈文婧、郭蕊、陈雨菲和师弟刘姜、张玮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与陪伴,很庆幸我遇到了最好的同门宋小超,还有可爱美丽的胡龙琴、杜娟,感谢这些给予我生命能量的人。

感谢我的父母用最朴实的话语教会了我做人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父母对我不求回报的爱是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感谢我的亲人们相亲相爱让我幸福成长。

在三年的生活里,感谢我亲爱的好朋友王莉楠三年来陪我日食三餐,在每天互怼的生活中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欢乐。感谢我的好朋友苏杰对我学习上的监督,在生病的时候照顾我,三年来我们共同进步,互相修改论文,互相鼓励。感谢我的挚友丁煜,感谢六年里的陪伴以及对我学习和生活上不断地鼓励与支持,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我的表姐成风在我写论文期间帮我修改,督促我学习,对我进行鼓励与帮助。

生有涯而知无涯,19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姿态,做一个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持守正道,浩荡向前!

 

 

 

 

 

 

 

 


 

 

 

第二部分

团队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与出版专著

论文:

1】土耳其埃尔多安政权的强势治理及其脆弱性

《现代国际关系》201611

李秉忠、菲利普·罗宾斯

摘要:土耳其的国家治理在埃尔多安时期显示出鲜明特点,如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繁荣,借力于宗教获取选民支持,置军队于文官政府的控制之下,通过欧盟践行自身的政治议程和寻求合法性,推行"零问题"睦邻外交等。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土耳其的政治治理进一步暴露出脆弱性,折射了中东内生问题、土耳其自身结构性问题及对局势的误判。2016715日土耳其军事政变后,埃尔多安政府在内政方面进行大清理、对外交做出大调整,将国家发展带入拐点,增加了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基金:中央高校项目公民权和族裔性:土耳其国家话语中的库尔德问题”(项目号:15SZYB0:); 陕西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土耳其; 埃尔多安; 政治治理; 叙利亚;

2】土耳其艰涩的民主化进程与库尔德问题的演进(1950-1980)

《史学集刊》201703

李秉忠

摘要:土耳其特有的民主化进程遭遇了库尔德问题的挑战,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库尔德人身份认同的强化和库尔德工人党的建立。库尔德族裔政治最初表现为与左派的联合,其后形成以建立库尔德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土耳其民主政治运作的艰涩与库尔德人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反抗有着密切的关系。土耳其库尔德问题的案例表明,族裔政治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民主未必能够解决族裔问题,处理不当还有可能成为国家分裂的动因。后发国家民主政体的构建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国内存在重大族裔问题的国家。因为民主的本质是通过获取选票的方式来分享政治权力,如果这种分享权力的潜在趋向与族裔政治结合在一起,却无法有效管控族裔冲突,就有可能使民主异化为一面合法的分裂的旗帜。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16QNGG004) 中央高校项目公民权和族裔性:土耳其国家话语中的库尔德问题(15SZYBO)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土耳其; 民主化; 库尔德工人党; 土耳其工人党; 族裔政治;

3】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力:安全诉求和地缘政治抱负

《当代世界》201811

李秉忠

摘要:2011年中东地区陷入动荡以来,土耳其外交政策呈现两大持续性特征:与大国关系的异动和强势回归中东。与大国关系的异动主要表现为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的问题不断及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的回暖。相较于其他地区大国,土耳其回归中东显得颇为高调,也取得了某些成果。安全诉求和地缘政治抱负是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动力,土耳其能够为中东地区提供何种安全保障架构以及被地区国家的接纳程度,将决定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的限度。与此同时,土耳其也是观察国际格局转变的极佳案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土耳其在地区领袖争夺中暂时处于领先位置,近期的"卡舒吉事件"进一步强化了土耳其的优势地位,但决定性因素是中东乱局最终将以何种方式尘埃落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7ASS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东动荡; 安全诉求; 地缘政治抱负;

4】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两个结构性问题:库尔德问题和亲西方外交

《土耳其研究》201801

李秉忠

摘要: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以来,外交政策一直受作用于两个结构性动力:库尔德问题和亲西方外交。理论上讲,土耳其可以通过在国内和区域层次上有效地管制库尔德问题和强化与西方的联系,从而增加自己的软权力。但事实上,土耳其已经为这两个问题之网形成的"囚笼"所困,在可预见的未来难有新的突破,从而延滞了其实现区域领袖抱负的时间,也阻碍了它在区域和国际层面上发挥重要影响的追求。土耳其可以通过增强自身实力和灵活的外交为笼子扩容,寻求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地位,与此同时坐等区域和国际层面上地缘政治的大转变。中东局势的动荡则导致土耳其外交活动的空间趋窄而非相反,可能引发与相关国家/行为体关系的波折。西方最终还是要接受土耳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ASS003)

关键词:土耳其; 库尔德问题; 亲西方外交;

5】土耳其的不确定性及对世界的影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9

李秉忠

摘要:经济的不稳定性、转向总统制后政治前景的不可预期性、外交转型的不确定性和以强力方式来解决库尔德问题的高风险性,使得不确定性成为土耳其近期内政和外交的主要特点。经济的发展是埃尔多安政权的安全阀,世俗化道路和权力的适当制衡有助于消除土耳其国内的对立化倾向,库尔德问题的妥善管制对土耳其意义重大,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土耳其发展的前景。对于土耳其不确定性的探讨如果是在阐释一种复杂历史形势中的历史进步,一种与历史潮流相吻合的趋势,一种进步的观念,则越是复杂越是值得研究,越是困难越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越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ASS003

关键词:土耳其的不确定性; 埃尔多安; 总统制; 库尔德问题;

6】论伊朗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支持的原因及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何志龙

摘要: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伊朗基于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阿拉伯之春"与叙利亚内战区别对待,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竭力持久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这不仅增强了巴沙尔政权的军事和经济能力,对其能够支撑至今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避免了巴沙尔政权在中东地区的完全孤立,也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以色列在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上有所顾及。伊叙联盟颇具新建构主义的康德文化特征,联盟互为依存,巩固稳定。伊朗会继续竭力支持巴沙尔政权,巴沙尔政权也会继续坚定地站在伊朗一边。

关键词:伊朗; 叙利亚; 巴沙尔政权; 黎巴嫩真主党;

 

7】塞浦路斯加入欧盟的影响

《中东问题研究》201602

何志龙

摘要:200451日塞浦路斯正式加入欧盟后,其政府机构相应地进行调整,各政党形成支持政府加入欧盟的共识,并高度关注欧盟所关注的问题,积极参加欧盟的活动,妇女参政率空前提高。塞浦路斯调整经济体制,加入欧元区,欧盟成为塞浦路斯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入欧盟后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实施欧盟外交政策,与希腊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北塞"与欧盟之间建立了联系,土耳其族成为欧盟成员国公民,但受到诸多限制,美国也调整了对"北塞"的政策。在联合国斡旋下,希腊和土耳其两族均表现出和谈愿望,但缺乏诚意。从长远看,塞浦路斯加入欧盟将有利于塞浦路斯实现统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塞浦路斯民族和国家构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BSS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塞浦路斯; 欧共体; 欧盟; 北塞;

8】近代俄国律师制度的创建及其影响

《世界历史》201401

郭响宏

摘要:律师制度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在西方被看作是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俄国在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864年引入了现代律师制度,律师辩护因而成为帝俄晚期司法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近代俄国律师主要有宣誓律师、实习律师、私人律师和地下非法律师四种类型。律师制度建立之初,严格的职业准入,管理上的自治,使律师走上了一条相对独立的职业发展之路。但内部的分裂,社会大众对律师的批评,尤其是沙皇政府采取的限制律师发展的一系列反改革措施,大大影响了律师制度的持续发展。总之,律师制度的创立和实践对推动帝俄晚期的社会变革、促进法治国家建设以及人民法律意识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晚期帝俄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号:12XJC770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俄国; 律师制度; 社会变革;

9】近代俄国陪审制度的创立及其实践

《世界历史》201204

郭响宏

摘要:陪审制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制度。近代俄国在吸取英、法等国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866年正式引入陪审制,陪审团审判因而成为晚期帝俄刑事司法审判的主要形式。俄国陪审团的裁决受到司法宣誓、问题列表制度和社会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刻影响,其最终裁定采取简单多数原则。陪审制在俄国的早期实践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农民占陪审员多数和较高的无罪宣判比率,日渐成为沙皇政府内部保守派攻击陪审制的理由。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皇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反改革措施,大大缩小了陪审法庭的权限;直到20世纪初,陪审制才有了一定的发展。晚期帝俄陪审制的发展虽因沙皇专制制度的制约而未有实质性的发展,但它的引入和实践对于俄国司法的发展、社会结构调整、政治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青年项目“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晚期帝俄社会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2XJC77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俄国陪审制法制;

 

 

 

专著:

 

书名: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

作者:李秉忠

页数:509

书号:978-7-5201-0340-4

出版日期:20179月(11次)

关键词:土耳其|国家构建|库尔德问题

开本:16

装帧:平装

分类:国际关系学;土耳其研究;世界民族

内容简介:本书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以库尔德问题为主线,采用历史学、民族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彼此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民族与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民族与国家边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民主化与民族主义等,深化了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2.创办刊物

 

 

201810月,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第一部中东国别研究集刊《土耳其研究》总第一期出版。第一期的全部文章现已被中国知网收录。

发刊词

土耳其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在地理上,它处在几个古文明的交汇之处,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古希腊文明都近在咫尺,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环绕其间,丰厚文明乳汁的滋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片土地充满了故事。作为几大文明板块冲击交集处,土耳其注定是一既充满活力又迷雾重重的国度。

长期以来,奥斯曼帝国是世界权力的中心之一,只是到了后期才退缩为西亚和中东的权力中心。奥斯曼帝国跌宕起伏的500多年发展史及土耳其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极大地影响到土耳其共和国本身的发展。毫无疑问,奥斯曼帝国深刻地作用于西亚、北非和欧洲等周边地区,并通过与周边世界的互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一方面,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之间日益增加的经济、文化和外交的互动,对于源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模式、知识界的话语体系和各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双方的互动,奥斯曼帝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体系。另一方面,奥斯曼人也影响到了许多中欧、东欧和西欧国家的演进和形成,塑造了民众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相关想象。而且,不同宗教和族裔群体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多元共存,也为现代世界诸多社会提供了灵感和启迪。

1798~1922年间,奥斯曼帝国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结构的深远改造,这一时期的巨变是以之前变化为基础,是业已开始的转变的提速和深化,但早期的政治、经济和生活模式依然清晰可辨。1798年之后,欧洲经济的渗透和政治的压力,以某种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帝国的制度和思想层面,导致中央权力的更为集中,尤其表现在中央对社会更为有效的严格管控。在外部压力和救亡图存背景下发生的坦齐马特改革(1839~1876),重新界定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在帝国的地位,而且颁布了1876年宪法。尽管奥斯曼帝国素丹阿卜杜·迈吉德和阿卜杜·阿齐兹竭力稳定帝国的存在,但是他们无法弥合中央与新生的军方和文官之间的裂痕。其后是危机四伏的阿卜杜·哈米德二世的统治,被迫重新启用了1876年宪法,最终还是无法避免1908年革命的爆发。青年土耳其党1908年发动革命,并从1913年开始统治帝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结束。穆斯塔法·凯末尔(后来被称为阿塔图尔克)领导的民族独立战争,最终于1923年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现代土耳其的发展一直波澜起伏,经历了各种挑战、成功和困难,也深刻影响了其所在区域乃至整个世界,折射出一个中等国家在动荡环境中的判断和抉择。共和国自身经历了从以军人为保障的威权主义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从议会制向总统制的转变,也见证了一个中等体量的区域性国家如何在复杂和动荡环境中安身立命的发展历史。从晚期奥斯曼帝国到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人一直在探讨和实验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最终选择了西化的内政和外交发展模式。这一发展道路不仅形塑了土耳其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很大程度上也改造了其核心文化。

2018624日,土耳其共和国在其历史上同时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在任总统埃尔多安获胜,这标志着土耳其从议会制开始转为总统制,土耳其政治发展由此获得新的动力,这一动力无疑会对其未来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188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土耳其钢铝产品征收的关税翻倍,并要求进一步审查美国与土耳其关系。这是土美多重矛盾的体现,这些问题彼此叠加、相互关联,加大了解决的难度。与此同时,土耳其与欧盟关系自2017年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却似乎回暖很多。土耳其对于中国的带一路倡议也颇有热情,而且土耳其对于中东事务也前所未有地高度介人。土耳其似乎正在探索某种多元化的外交道路,试图结束100多年来唯西方马首是瞻和与西方结盟的战略方向。

同样的趋势也反映在土耳其对西方经济模式的背离。土耳其经济发展似乎遭遇了某种瓶颈,很难突破这一瓶颈达到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土耳其正在利用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这注定是一个充满艰难和坎坷的探索过程。与此相关,有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破解。土耳其的案例进一步向世界证明,如今探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努力有多么困难,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化学界对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各种因素的探究。

土耳其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的抉择丰富了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的内涵,也为考察区域和世界形势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当下世界格局总的特征是不稳定和不可预期性呈上升趋势,学界和政界对此颇为焦虑。从上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世界虽充满危险和挑战,但大多数时间,政论家们可以确定推动世界变化的主要动力和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作出预判,以此避免最坏结果的出现。虽然问题林林总总,但由于知道其中的原委,总可以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近年来特朗普当选后美国的摇摆、欧洲民粹主义的盛行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使得全球秩序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土耳其与当下不确定性的世界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国内,土耳其正从议会制转向总统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就土耳其生存的地缘环境而言,叙利亚内战、库尔德问题、中东国家发展道路的再探索,都与土耳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更广大的国际舞台上,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远景、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等重大国际问题,土耳其都是直接的参与方。土耳其发展的不确定性之谜无疑潜藏在自身历史中,同时与区域、世界形势的波诡云谲有着复杂的关联性和高度的契合性。由此,这也赋予国际政治不稳定新的维度。

当下,无论是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研究,还是对于土耳其共和国的探讨,都存在很多需要拓荒的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的探索,需要以历史学的研究为基础,多学科协同。土耳其历史的研究是一个有关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它要解决的是,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的理想,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国土上最终融在一起,走向人类的大同。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地向其他先进文明学的问题,需要热爱智慧的人们艰苦探索。

于是,这样的一份探索的刊物就在陕西师范大学问世了。陕师大决定借国内外学术同道的力量,由历史文化学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出版《土耳其研究》集刊。本刊将聚焦于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综合考查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历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与世界的互动,从而达到深度理解土耳其以及从土耳其审视世界历史进程的办刊目标。本刊所刊文章都为首发稿件,中国学者的稿件使用中文,外国学者的文章统一使用英文。

 

·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两个结构性问题:库尔德问题和亲西方外交      李秉忠

·“埃尔多安经济学”和总统制下土耳其经济政策走向——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视角                                                           

·土耳其国家身份的重塑及其政策影响                             李亚男

·土耳其军政关系与1974年塞浦路斯战争                          朱泉钢

·新时期中国和土耳其人文交流的进展与挑战                       邹志强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差异与奥斯曼伊朗边界的出现                Sabri Ates

·凯末主义、埃尔多安主义与土耳其重建                 Nikos Christofis

·土耳其联锁库尔德泥潭:通往何处的道路?            William Henry Park

·什么样的民主?——探讨政治伊斯兰、保守主义、先进民主和多数主义在埃尔多安总统思想前提中的作用                                   Berna Öney

·土耳其和库尔德区域政府:不太可能的盟友?               Ozum Yesiltas

·读《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                      

·书评:《土耳其:近代史》                               Nikos Christofis

·“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宋小超、曾梦清

 

3.主持科研项目

项目完成人李秉忠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3】中央高校重点项目“20世纪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考察”;

4】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土耳其如何以欧盟标准处理库尔德问题”。

 

项目完成人何志龙主持的科研项目有: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塞浦路斯民族和国家构建问题研究”;

2】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历史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课程建设研究”;

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4】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及其对陕西农业发展的启示”;

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列国志之塞浦路斯”;

6】西北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中东近现代史”;

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冷战后美国中东关系研究”;

【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开发和安全研究”。

4.举办学术会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先后主办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东研究 土耳其与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等多次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

20171014-15日,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中东学会联合举办的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二层思齐堂举行。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我国驻卡塔尔前大使高有祯,中国欧洲学会历史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中东问题专家Michael Gunter,伦敦皇家学院客座研究院 Bill Park,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南京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和我校等二十余家高校、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杨祖培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主持。

 

杨祖培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予以陕西师大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土耳其曾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土耳其模式也曾享誉世界,但在近年来却遭遇诸多发展困境。尤其是,2016年以来,土耳其内政外交大事频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土耳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就和失误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开展对土耳其的研究,其现实意义更加凸显。她相信,此次举办的高水平学术论坛,必会产出积极的学术成果,推动学校相关学科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政府的治理与外交贡献智慧量。

杨光代表中国中东学会对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他认为,陕西师大世界史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突出,成绩显著,在学界影响正日益扩大。此外,他对我国中东问题的整体研究情况作了介绍,回顾了中国与土耳其两国的关系。Gunter对中国目前取得的发展予以了高度评价,对当前的世界与中东格局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前土耳其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埃尔多安政府面临多方挑战,此次会议必能给相关问题的解答提供一定的思路。

 

何志龙对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并期待能与参会单位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并与世界各国学者一道,共同推动中国中东研究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分为大会主题发言与土耳其政治、土耳其文化与社会、土耳其与中东、土耳其外交、土耳其经济与治理等5方面专题发言,收录高水平会议论文近百篇。经过两天的深入交流与讨论,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与周到服务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据悉,本次会议是在我校获批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研究备案基地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成功召开必会对该基地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东研究 ”学术研讨会

 

201848日,由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东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雁塔校区启夏苑二层多功能厅举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欧洲中东学会副会长蒂姆·尼布洛克(Timothy Niblock)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黄民兴教授,山西历史学会会长、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车效梅教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校长相艳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大学、宁夏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陕西省社科院等高校、机构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主持。

 

我校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教授首先致辞,介绍了我校“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特色、成果与未来规划;蒂姆·尼布洛克介绍了自己与陕师大的缘分,提到在中国多地参与中东讲座的经历,特别对陕西师大的邀请表示感谢;相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彰显中国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中东研究有着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黄民兴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促进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的倡议,对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车效梅认为进行“一带一路”研究绕不开中东的相关内容,而此次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增加友谊的平台;何志龙对历史文化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对学院世界史本科专业的获批情况与未来发展作了说明,并希望与各位学者一道,共同推动中国中东研究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发言与专题讨论两部分。蒂姆·尼布洛克教授、黄民兴教授、车效梅教授、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王三义教授与我校何志龙教授、李秉忠教授以及希万·赛义德博士(Seevan Saeed)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主题报告。专题讨论于当日下午进行,划分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与“中东历史与社会变迁”两个主题。参会学者积极发言,踊跃提问,互相学习,学术氛围浓厚。闭幕式上两个小组评议人分别作了总结发言,指出专题讨论体现了宏大叙事和微观研究的结合,多元选题与研究趋向社会史领域拓展以及现实关怀等特点。黄民兴、何志龙在大会总结发言中一致认为参会代表能够通过运用第一手资料和中东语言来进行相关领域研究,体现出了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把握相结合,考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学术交流与情感联络相结合等特征,成果显著,是一次高水平与有意义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与周到服务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本次研讨会是在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高水平会议,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西北地区的中东研究与我校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耳其和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101314日,由中国中东学会、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主办,土耳其研究中心承办的土耳其和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雁塔校区崇鋈楼召开。我校副校长冯旭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主持开幕式,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担任此次研讨会会议主席。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驻卡塔尔前大使高有祯,中东问题专家、欧洲中东学会前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蒂姆·尼布洛克教授,土耳其问题专家、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现代伊斯兰教国际研究所前所长马丁·范·布鲁尼森教授,库尔德问题专家、美国田纳西科技大学迈克尔·冈特教授,土耳其安卡拉大学诺兰·阿卡多安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威廉·亨瑞·帕克研究员,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穆罕默德·库尔特博士,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侯赛因·伊尔马兹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中东所前所长黄民兴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晓霖教授,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郭长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周戎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等出席会议。来自十余所海外高校与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

冯旭东在致辞中表示,土耳其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作为区域大国,在有关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在应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土战略合作关系稳步加强,在多领域合作中取得积极了成果。中外从事土耳其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的成果,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着服务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重要现实意义。他指出,我校建校74年来,在教师教育、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挥地域与学科优势,先后发起成立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科联盟与图书档案联盟,并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土耳其国内政治及其对外交的影响、土耳其和中国、土耳其和西方及周边世界、土耳其和周边世界等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突出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同时,宫小生、蒂姆·尼布洛克、马丁·范·布鲁尼森、迈克尔·冈特等针对土耳其研究开展了多场主旨报告,对土耳其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与指导性的思路与认识。

 

1014日,研讨会闭幕式在雁塔校区崇鋈楼二层思齐堂举行,由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杜海斌副教授主持。副校长冯旭东、社会科学处处长马瑞映、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土耳其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泰欧曼·乌依库、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涉外管理处处长高进孝等出席闭幕式。闭幕式举行了《土耳其研究》学术集刊首发仪式。副校长冯旭东向泰欧曼·乌依库赠送了《土耳其研究》;泰欧曼·乌依库作“土中关系”专题报告。

“学界通过将现实热点问题同历史问题相结合,从宗教、民族的角度进行研究,探求土耳其和中东发展‘新思维’”。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教授表示,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中东地区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通道,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基于中国是中东局势的利益相关者,是以“中国方式”解决中东问题的实践者,是中东发展“新思维”的提供者。因此,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土耳其研究中心发起召开此次研讨会,立足于热点问题,采用历史学、民族学和国际关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土耳其及其相关中东国家政治历史问题,从而推进土耳其以及中东其他国家民族构建、国家构建的研究,相信此次国际研讨会将会为推进中土双方战略合作关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5.团队成员赴外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姓名

参会时间

参会地点及单位

会议名称

发言题目

李秉忠

2017年10月28日

成都

“一带一路”高校智库论坛

 

李秉忠

2017年12月1日

北京大学

“第五届“历史与秩序”青年学者论坛

库尔德人与奥斯曼帝国的共生:库尔德部落主义的视角

李秉忠

2017年12月9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多维视角下的库尔德问题”理论研讨会

伊斯兰教、世俗主义与库尔德问题的演进

李秉忠

2017年12月13日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

“2017年中东形势暨新时代中国的中东外交”研讨会

库尔德人建国运动的突破及其局限

李秉忠

2017年12月17日

上海大学

中东局势与‘一带一路’学术论坛”

Two structural dynamics of Turkey’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readjusting                     revolutionarily

Seevan Saeed

2018年5月17日

上海大学

“东方主义,新东方主义,后东方主义”国际研讨会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ty - State and Non-state Actors: The Case of Syria

李秉忠

2018年7月8日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改革开放与中东发展道路”高端学术研讨会

土耳其发展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马瑞映、李琪、希万·塞义德

2018年7月26日

贵州

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

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李秉忠、马瑞映、李琪

2018年8月17日

新疆喀什大学

“国际反恐形势新发展与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环境评估”大会及“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喀什—瓜达尔”研讨会

 

李秉忠

2018年11月3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中东形势暨新时代中国的中东外交”学术研讨会

 

李秉忠

2019年4月19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

“转型中的中东与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学术研讨会

土耳其地方选举的政治图景

 



 

 

 

第三部分

团队提供社会服务



1. 发表时评文章

1】李秉忠主任就土耳其大选后埃尔多安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内外课题所撰写的《埃尔多安:胜选后的当务之急》于2018720日被新华网全文转载,原文刊载于《环球》杂志2018年第14期,全文如下:

埃尔多安:胜选后的当务之急

 

 

 

新华网 ( 2018-07-20 06:30:04 )

来源: 《环球》杂志

 

 

连任后的埃尔多安有望延续现行内外政策,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内外课题将成为其未来5年任期的重大考验。

李秉忠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6月24日的大选中赢得连任。然而,面对国内经济困局、大国关系以及地区热点问题等带来的挑战,连任后的埃尔多安执政之路难言轻松。连任后的埃尔多安有望延续现行内外政策,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内外课题将成为其未来5年任期的重大考验。

 

IMF的提醒

  在2016年经济增长活力下降后,得益于政府财政政策的刺激,土耳其2017年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得到强劲增长,2017年土耳其GDP增长超过7%,人均GDP为10512美元。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这一扩张性政策带来了不少问题,土耳其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危机的临界点”。IMF认为,土耳其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政府财政政策、对低工资的补贴、临时性减税等,这导致政府负债和银行借款均大幅增加,尤其是2017年通胀率达到12%。因此IMF认为,土耳其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土耳其经济困境还反映在其他方面:失业率高,土耳其2017年失业率达11.1%,其中东南部地区高达50%;货币急剧贬值;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旅游业急剧缩水;军费开支增大等。而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现在还有350万叙利亚人和36.5万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居住在土耳其。

  有分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土耳其经济的获利者比较集中,由此可能引发更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更趋实用主义?

  埃尔多安胜选后,当务之急是应对土耳其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保障经济的回升和平稳发展。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重建国际资本对于土耳其的信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对于土耳其经济恢复非常重要。

  土耳其要实现经济回升,首先要取消国内的紧急状态。2016年未遂军事政变发生后,土耳其国内部分地区施行紧急状态法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大选期间也未被解除。解除紧急状态有助于缓解国内的紧张气氛,从而吸引外资。土耳其媒体日前披露,埃尔多安和执政盟友民族行动党主席德夫莱特·巴赫切利同意,不再延长国家紧急状态,7月到期后即宣告结束。

  其次,必须重视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民众购买力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埃尔多安2003年执政以来,主推的经济政策是私有化,但私有化并未使得土耳其经济得以转型升级,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土耳其需要通盘考虑其经济政策。有迹象表明埃尔多安拟任命土耳其裔美国经济学家达龙·阿迦蒙卢主管经济,这是一位善于解决难题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另外,土耳其需要理性看待经济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埃尔多安在大选获胜后作过一个承诺,到2023年即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土耳其进入世界经济前十位。有评论认为,埃尔多安过于看重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有些不顾及本国基本的经济条件,且其既有经济政策不会轻易改弦更张,这可能导致未来5年土耳其经济陷入危机。

  有分析人士认为,赢得大选后的埃尔多安在国内外政策上将更趋实用主义,将致力于外资引进和国内经济部门的平衡问题。

 

弥合社会裂痕

  埃尔多安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难度更大,即要消除或弥合国内业已形成的,因彼此对抗而产生的裂痕,并重塑团结。

  土耳其社会的对立在选举中表现突出,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传统和现代,以及不同党派的选民之间,彼此对立情绪严重,另外还有愈演愈烈的库尔德问题。

  在整个议会选举中,民族主义者所得选票超过20%,这包括民族主义行动党的选票及从该政党分离出来的“好党”的选票。在民族主义行动党的协助下,埃尔多安领导的正发党得以继续握有议会多数议席,这使得国际社会担忧未来土耳其政局中民族主义因素上升。民族主义行动党拒绝与库尔德工人党和解,强调外部大国针对土耳其的“阴谋论”。当下,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力量上升是国际社会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趋势,这也预示着埃尔多安消除国内裂痕困难重重。

  埃尔多安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启库尔德问题和平进程,重视关键少数派的利益,尤其是共和人民党和人民民主党所代表的民众的利益,对于土耳其未来政局的稳定,关系重大。

  有专家指出,虽然土耳其社会对立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和,但赢得大选后,埃尔多安将通过进一步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的军事行动,获得与库尔德工人党谈判的更多资本,进而重启库尔德问题和平进程。

  世俗力量现在属于土耳其国内政治的关键少数派,采取措施照顾世俗主义者的利益,对于弥合土耳其社会的裂痕至关重要。此外,埃尔多安或对其竞选盟友民族主义行动党加以管束,防止民族主义向极端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再次阐释其“新土耳其”观念,重塑民众的国家认同。

 

国际氛围

  土耳其国内的经济发展及社会整合,由于其与西方关系遭遇挫折而显得更为艰难。

  大选后的土耳其可能奉行一种不结盟的政策,周旋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目前来看,近期内土耳其与美国关系并无根本上改善的可能性。双方围绕叙利亚问题的争端和因居伦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依然看不到解决的前景,且在伊朗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也有极大分歧。

  与俄罗斯的关系短期内会得到强化,但从长远来看,双方关系由于结构性问题较多,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

  此外,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波折,但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接下来,土耳其可能会通过新的宪法确立其总统制政体,这样议会的作用会进一步下降,埃尔多安需要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确立民众对新政体的认同。简言之,埃尔多安需要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平衡东向外交和传统的西方化外交之间的关系,将更大的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的时事评论文章《土欧抱团有多暖?》继201894日被《环球》杂志2018年第18期全文转载后,又于912日被新华网全文转载,全文如下:

李秉忠:土欧抱团有多暖?

土美关系紧张,可能成为欧盟加强与安卡拉关系的机会,以此来维护跨大西洋关系的基本稳定。欧盟和土耳其在对美关系上存在共同点,这有望成为双方讨论合作的新起点。不过,复杂现实因素下,双方关系的改善显然具有权宜性的特点。

欧盟在经历了英国脱欧以及自身在叙利亚问题上无所作为的困境后,需要在土美关系紧张时表现一把,以此来重振欧盟士气和巩固国际存在感。

美国政府以对土耳其钢铝产品征收关税翻倍的形式,开启了针对盟友土耳其的贸易战,并要求进一步审查美土关系。

这一背景下,土耳其与欧盟的互动受到特别关注。按既定安排,8 月底土耳其将参加欧盟外长会议;9 7 日,土、俄、德、法领导人将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晤;9 月底,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将访问德国。

一系列迹象表明,土美关系紧张,可能成为欧盟加强与安卡拉关系的机会,以此来维护跨大西洋关系的基本稳定。欧盟和土耳其在对美关系上存在共同点,这有望成为双方讨论合作的新起点。不过,复杂现实因素下,双方关系的改善显然具有权宜性的特点。

美土欧三角关系

正如美国是土耳其与欧盟关系中的利益相关方一样,欧盟也是土耳其与美国关系中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需要从跨大西洋和北约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欧盟、土耳其、美国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土耳其 - 欧盟土耳其- 美国这两组关系具有某种跷跷板式的特点。当土欧关系遇冷时,土美关系就可能升温,反之亦然。这种跷跷板式的特点,反映了西方在战略上对土耳其有所需求,但又无法从根本上接纳其特质的困境。

在土耳其风雨兼程加入欧盟的进程中,美国充当过掮客的角色,在土耳其与欧盟之间不断协调。同样,在美国与土耳其发生摩擦时,欧盟则不时对土耳其施以援手,或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在过去一年中,跨大西洋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特朗普甚至用敌手一词来指称欧盟,公开威胁要让欧盟感受到经济灾难,这在美国与欧盟关系史上尚属首例。换言之,欧盟也是不久前才暂时性地化解了与美国的贸易战,但至今仍是美国贸易战的潜在对象,这使得欧盟对土耳其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情感。

相较于与美国的关系,土耳其与欧盟地理上更为接近,意义也更为重大。一方面,上百万土耳其移民在欧洲各国生活和工作,欧洲各国在土耳其的贸易和投资量也远高于美国。另一方面,土耳其一直将加入欧盟作为自身欧洲身份认同的标志。

同时,土耳其与欧盟在诸多问题上的立场更为接近,比如在 2003 年,法国、德国与土耳其一道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此外,对于当下动荡的中东局势,尤其是叙利亚危机,土耳其和欧盟有诸多共同关切,这一点便不同于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这些都成为土耳其与欧盟关系改善的基本前提。

另外,维护与土耳其的某种良好关系,符合欧盟的根本利益。近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土耳其公司欠债达 2000 亿美元,其中 10% 明年底到期,而债主大部分为欧洲银行。显然,如果土耳其经济困难扩大化,首先受到损害的将是欧洲。

难民问题也是欧盟考虑的重要因素。2016 年土耳其与欧盟就难民问题达成了协议,以此解决约 300 万难民的问题。根据欧盟 2018 年关于土耳其的报告,约有 350万叙利亚人和 36.5 万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现在居住在土耳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自土耳其前往欧洲的人数一直在增长,但绝对数量并不大,而且其人员构成主要是职业人员,如军官、外交官、学者等。欧洲难民问题的可控局面与土耳其的支持和配合有直接关系。土耳其与欧盟双方在应对难民问题上的合作,迄今为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土欧如何走近

为了减轻土耳其经济的外部压力,埃尔多安政府正寻求与德国和法国改善关系。而德、法反对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因此有望对土耳其加以支持。

德国是土耳其的头号贸易伙伴,近期土耳其一些主流媒体的表态是:德国与土耳其一道对抗美国针对土耳其的经济政变

面对土耳其的示好,欧盟出于实际利益考量,也作出了较为积极的回应。

埃尔多安声称已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帮助土耳其稳定经济的保证。法国经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也表示,需要强化法国和土耳其之间的经济联系。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正竭力防止土耳其经济困难对欧元区的溢出效应,而且力求在美国和土耳其这两个北约盟国之间充当调停者角色。默克尔明确表态称,德国愿意看到一个经济繁荣的土耳其,土耳其经济不稳定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欧洲议会也希望美国和土耳其通过建设性的外交接触来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

究其原因,土耳其与欧盟关系的改善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罔顾盟友利益的某种反抗。欧盟和土耳其都反对美国政府的盟友政策,反对其无来由地挥动贸易制裁的大棒。于是,欧盟和土耳其需要以彼此合作的方式来与美国对话,这恰恰是欧盟、土耳其、美国三者跷跷板式的关系特点在特朗普时代的体现。

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与土耳其的贸易战,也为欧盟重振形象提供了机遇。在经历了英国脱欧以及自身在叙利亚问题上无所作为的困境后,欧盟需要在土美关系紧张的时候表现一把,以此来重振欧盟士气和巩固国际存在感。

还需要强调的是,俄罗斯因素也从反方向发挥作用。俄罗斯总统普京 8 24日强调,俄土关系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地区和全球秩序的改善。俄罗斯外长近期访问了土耳其,普京不久也将出访土耳其。

土欧关系有限修复

不过,对土耳其与欧盟关系修复的速度和程度不能高估,这种修复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在提升关税同盟方面达成一致,而非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有根本的改观。

土美关系紧张之前,土耳其与欧盟关系已处于某种临界点。2017 7 月,欧洲理事会认为,土耳其正逐渐远离欧盟,土耳其加入欧盟进程因此停滞。2017 8 月的一次电视辩论中,默克尔声称欧盟不应该接纳土耳其为成员国。土耳其也针锋相对, 宣称不再需要欧盟,加入欧盟的努力只是在浪费时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土耳其与欧盟关系的修复只是阶段性的抱团取暖,双方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并无从根本上加以改善的迹象。土耳其国内局势的变化,在欧盟一些国家的政界人士看来是某种倒退。土耳其与欧盟之间出于对抗美国贸易挑战的需要而结成的暂时性联盟,也可能因为美国态度的转变而生变。

 

32018814日,李秉忠教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土美关系横亘着结构性矛盾》,全文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把对土耳其钢铝制品关税翻倍,导致土耳其里拉大幅贬值,使土美关系的恶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事实上,土美关系恶化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这一外交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对土耳其内政不满的体现。两国关系恶化与当下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有耦合性,是国际格局转化的某种体现。

因在叙利亚问题、埃及军政府、居伦运动以及以色列问题上的立场分歧,双方关系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裂痕。2013年底,埃尔多安暗示美国驻土耳其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称其想用阴谋手段推翻正发党政府。经历2016年未遂政变和2017年总统制公投后,土耳其被西方认为日渐背离亲西方的民主道路。美国政府2017年底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没有提及美土战略伙伴关系,这在正发党执政以来极为罕见,标志着两国关系遭遇某种持久性的衰退。美国政界和学界开始提出对土耳其加以遏制,于是逐渐演变成今年6月美国暂停对土交付预订的F-35战机,旋即对土耳其两名内阁部长实行制裁,再到现在加大对土耳其钢铝产品关税征收力度。

土美关系中横亘着一些结构性矛盾,这成为双方关系恶化的根本动因。比如,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亲西方外交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海湾战争中,土耳其为证明与美国的友谊而加入对伊拉克作战,结果催生了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自治。由于至少一半库尔德人生活在土耳其,这也从根本上损害了土耳其国家利益。基于这一教训,土耳其在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忤逆美国意志,拒绝美国在土耳其南部开辟对伊拉克第二战线的要求,颠覆了美国认为土耳其理应配合自身战略的固有理念。到了叙利亚战争,土美冲突进一步显性化。土耳其将库尔德武装视为敌人,美国则将其视为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一支重要地面力量。双方对敌人认知的根本对立,是双方国家利益冲突的表现。

这种国家利益冲突还体现在土耳其的国家走向上,这也是土美结构性矛盾的另一表现。美国只能接纳一个世俗、亲西方并在中东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土耳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对西方有关土耳其立场的底线有过经典论述,只要土耳其国内政治不大幅度转向伊斯兰化,美国就应利用自己在欧洲的影响促使土耳其加入欧盟,并坚持把土耳其当作一个欧洲国家来对待。但西方对当前土耳其境况的基本判断,是政治伊斯兰和土耳其民族主义力量异常强大,土耳其越来越不再是西方驯服的盟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特朗普声称美国与土耳其关系远不如往昔。当下美土外交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源于美国对土耳其内政不满。

美国现在发动经济战,无疑会对土耳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2016年土耳其经济出现活力下降迹象,但得益于财政政策刺激,2017年仍实现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强劲增长。不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带来问题,尤其是通货膨胀加大、失业率高企和货币贬值等,再加上难民问题,土耳其经济更是不堪重负。也就是说,土耳其经济结构中隐藏着的问题是土耳其里拉暴跌的根本原因,而美国的制裁则是雪上加霜。

但土耳其遭受的具体打击有多大,则要看美国制裁的持续时间、制裁范围是否扩大以及下一步土耳其经济政策的选择等因素。但总体而言,土耳其毕竟是中东经济大国和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脆弱性不宜被夸大。它最终会在符合国家利益的经济政策之间做出调和,而且欧盟、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也是土耳其可选择的合作伙伴。另外在中东局势前途未卜的当下,美国对土耳其的管理应该也有一定限度,不会过度扩大。

综合来看,土美关系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善的可能,双方仍将维持现有的冷漠状态。土耳其现在奉行的政策、对待居伦运动的立场以及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行动,短期内都不会发生改变。美国的叙利亚政策、要求土耳其方面释放美国牧师布伦森的决心以及在引渡居伦问题上的态度,短期内同样无法改变。双方极有可能从美国牧师问题上寻找某种突破口,从而较为体面地将危机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最后要指出的是,土美关系恶化还具有世界意义。特朗普当选后美国的摇摆、欧洲民粹主义盛行以及全球经济动荡,使当下的全球秩序充满了二战结束以来少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土耳其和美国这对60多年的战略盟友越走越远,埃尔多安和特朗普的性格都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加之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迅速改善,美国的推力又在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些趋势和变化,都为当下世界格局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期做了注脚。

 

420181027日,李秉忠教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卡舒吉案暴露美国在中东的纠结》,全文如下:

 

 

 

5201941日,李秉忠教授发表时事评论文章《地方选举背后的土耳其政治图景》并被环球网全文刊载,全文如下:

尼科斯•克里斯托菲斯、李秉忠:地方选举背后的土耳其政治图景

土耳其331日举行地方选举,大约5700万选民参与投票,选举各地方的市长、区长和地方议会议员。土耳其上次地方选举是在2014年,5年之后国内外情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正发党深刻意识到这是埃尔多安2018年就任总统以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严阵以待。

根据埃尔多安的意识形态及其政策取向,三个相互交织的因素值得高度关注,借此可以理解这次地方选举为何如此重要以及有何政治意蕴。

第一,埃尔多安和正发党寻求对土耳其政坛的主导,这决定了其对选举超乎寻常的关注,但这也会损害选举政治本身。为了赢得选举,正发党迅速转变为一架庞大的选举机器,动员手段和力度超出地方选举应有的限度。埃尔多安本人则擅长利用宗教话语争取选民支持。在不久前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他就利用新西兰枪击案嫌疑人的反伊斯兰动机进行拉票。过度的渲染和动员可能导致选举失去 自身本真的东西,并且将国内政治外溢到了国际层面。

第二,经济不稳定加剧了正发党对选民基础的忧虑,被迫重新打造赢得选民的话语体系。土耳其经济自2018年夏季以来呈现高通胀、货币贬值和高失业率等特征,这对最贫穷阶层和中产阶层都有极大影响,而这些阶层恰是正发党选民的核心基础。埃尔多安推行总统制时说,旧有制度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乱,导致国家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必须抛弃,而新总统制保障下的政局稳定可以转化为经济红利。但迄今为止的现实情况,与埃尔多安的承诺反差较大。埃尔多安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忧虑由此引发的选民不满会损害正发党在选举中的表现。

作为应对手段,正发党着力突出土耳其一些负面和过去更坏的方面,渲染这些坏的方面将侵蚀正发党执政取得的成就。埃尔多安借此向选民传递信息:现有的政治架构必须得以维持,正发党一旦失去优势地位,土耳其的未来可能失去方向。正发党相信331日的选举不仅影响地方层面,还会影响整个权力布局和未来走向。为此正发党力求自保,只是这些自保措施将进一步助长社会的两极化现象。

第三,正发党面临的挑战也可以从现有的政治联盟中得到一些佐证,这种政治联盟对土耳其未来走向影响更大。

土耳其政坛现有的政治联盟已然是一种稳定和结构性联盟,而非短期结盟。正发党和民族行动党结成的人民联盟是土耳其政党结盟的第一个成果,两党的合作已经成为土耳其未来意识形态特征的基础,其政治内核是巩固总统制。人民联盟的基础包括定义新的土耳其伊斯兰的身份,这一联盟无疑会强化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的成分,进一步损害土耳其国内的世俗主义等既有意识形态。

这一联盟也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取向,在外交中表现为进一步提升土耳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土耳其很多令外界困惑的外交举动,由此可以得到解释。不过,正发党和民族行动党合作的进一步强化,也可能意味着新总统制下双方对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进而导致既有权力格局的打破和政治图景的重塑。

人民联盟相对的存在则是共和人民党和库尔德民主党结成的民族联盟,挫败正发党是这一联盟的唯一目标。反对党认为正发党和民族行动党的联盟在伊斯坦布尔、安卡拉等中心城市的选举中落败,会导致土耳其更深层的政治动荡甚至政治进程的翻转。有预测认为,共和人民党在安卡拉和伊兹密尔赢得选举的可能性较大,而伊斯坦布尔的局势尚不明朗。尽管,埃尔多安权力的未来不仅仅由城市选举的结果来决定,但中心城市选举的结果象征意义确实重大。

至于库尔德民主党,该党党魁德米尔塔什以及来自该党的多名议员现在还被关在监狱中,罪名主要涉及恐怖主义。库尔德民主党的策略是争取在东南部省份选举中的胜利,号召其西部选民为共和人民党投票。库尔德民主党试图以这种取长补短的策略,塑造自身在选举中的地位,确立自己的政治存在。

这次土耳其地方选举的重要性也导致选举过程当中和之后必然会出现多种声音,不排除出现小规模的冲突和短期的社会混乱等情况。不过,正发党很可能在大部分选区获胜,更重要的是这次地方选举将推动土耳其政治图景的转变,这种转变朝向何方尚待观察,尤其需要综合土耳其内政和外交近期的走势加以评估。

 

2. 接受媒体专访

1】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资深教授蒂姆•尼布朗克应邀出席了20171016-18日举行的第六届香山论坛,并就“恐怖主义和反恐”问题进行了发言。在出席论坛期间,蒂姆•尼布朗克教授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220180611日,希万·赛义德博士接受Diplomatic杂志专访:

 

 

3】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于2019226日下午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并就“土耳其指责中国新疆人权问题”这一事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李教授指出,土耳其一再批评中国对新疆政策的做法并不令人愉快,其发表这些声明是为了在国际体系中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大国,公开批评中国是土耳其在穆斯林世界中展现自己作为领导者的一种手段,土耳其对新疆人权的指责毫无根据且不可接受。

采访内容全文如下:

 

Turkey's accusations on human rights issues in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are "groundless and unacceptable,"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Turkey said on Tuesday after the Turkish foreign minister voiced concerns over China's alleged mistreatment of Uyghurs at a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session on Monday. 
  "Full re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has long been the goal of all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who have the same status, enjoy the same rights and fulfill the same obligations according to the law," Chinese Ambassador to Turkey Deng Li said in a statement published on the embassy's official website on Tuesday.
  Turkish Foreign Minister Mevlut Cavusoglu voiced concerns on Monday at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over China's alleged mistreatment of Uyghurs and other Muslims in Xinjiang and called on Beijing to protect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media reported. 

Cavusoglu also urged China to ensure "full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identities of the Uyghurs."
  This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Turkey has openly criticized China's policies in Xinjiang this year. 
  In early February, China refuted claims made by Turkey's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alleging that a Uyghur musician had died in Xinjiang. The Chinese Embassy in Ankara confirmed the man is still alive and in good health. 
  It is not pleasant to see Turkey repeatedly criticize Chinese policy towards Xinjiang. Turkey is making these statements in order to present itself as a great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Li Bingzhong,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urkish Studies with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told the Global Times.  
  Openly criticizing China is a means by which Turkey can present itself as a leader in the Muslim world, Li noted.
  Zan Tao, a professor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old the Global Times that given that this time was not the president or higher leader of the country openly criticizing China, Turkey has no intention of damaging good diplomatic ties with China. 
  Turkey believes that openly bringing up the Xinjiang issue would help their party to win more seats in the upcoming domestic election, Zan noted. 
  Deng reiterated tha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ounter-terrorism campaign and de-radicalization work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property of all people in China, including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These are the actions that all responsible governments should and must take, said Deng. No one knows more than the Chinese people what they need, and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dictate Chinese people's efforts to safeguard their own peace and develop their own human rights cause, Deng no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ully guarantees the right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use their own languages, while promoting the use of the country's common national language, according to Deng.
  There are 52 newspapers and 120 magazines printed in the languag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Xinjiang Television airs 12 programs in four ethnic languages, Deng said. 
  Deng also no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sists on freedom of religion. China has published and translated various classics from Islam,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in multiple languages. 
  The region is home to more than 25,000 religious venues, including 24,400 mosques. On average, there is a mosque for every 530 Muslims, a proportion that is higher than in Turkey, Deng said. 

3. 电视对话

20151127日,陕西师范大学电视台英语节目——Dialogue(《对话》)发布国际知名中东问题专家、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研究中心”资深教授、我院特聘教授Tim Niblock与我院副院长李秉忠副教授的专题对话——Current Situation in Middle EastChina's Role(《中东当前形势:兼论中国角色》)。节目中,两位专家就中东当前形势,尤其是“伊斯兰国”(ISIS)问题以及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相应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4. 编写《土耳其教情手册》

 

 

 

 

 

土耳其教育情况手册

 

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

 

 

 

 

 

 

 

 

2019331


 

目录

一、国情综述 1

(一) 基本国情 1

(二) 土耳其简史 2

(三) 现任领导人及政治局势 3

(四)经济形势 3

(五)土耳其的文化特征 4

(六)外交特色及与中国关系 8

(七)中国使馆教育官员及联系方式 9

二、土耳其的教育简史 9

(一)发展历程 9

(二)土耳其教育现状 12

(三)学制体系 12

(四)教育管理机制 13

(五)土耳其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 15

(六)土耳其基础教育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16

(七)土耳其教师教育面临的困难 17

(八)土耳其教师教育改革的举措 18

三、基础教育 20

(一)学前教育 20

(二)中小学义务教育概况 23

(三)伊斯兰教育 25

(四)特殊教育 27

(五)借鉴与思考 29

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30

(一)土耳其职业教育的战略和法规 30

(二)职业教育的体系与质量保障 31

(三)职业教育的治理和教师 34

(四)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诉求 35

(五)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机构 36

五、土耳其的高等教育 36

(一)土耳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 36

(二)高等教育现状 43

(三)中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44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土合作与交流 46

(四)土耳其高等教育著名学府 47

六、教育对外开放情况 53

(一)参与国际教育组织 53

(二)负责教育对外开放相关机构及简介 53

七、 留学服务信息 55

(一) 留学生招生政策 55

(二) 留学生规模、国别及中国留学生情况 55

(三) 留学生报考流程 56

(四) 留学生针对性准备 56

(五) 报考特别提醒事项 57

(六) 留学生管理机构(网站,联系方式等) 58

(七)留学服务机构 58

(八)留学注意事项 59

八、办学服务信息 60

(一)各级主管部门 60

(二)政府间合作办学政策 61

(三)社会资本办学政策 62

(四)申请办学流程 62

(五)办学模式 62

(六)特别注意事项 63

(七)办学风险评估 63

(八)合作办学成功案例 63

(九)中资办学情况 64

 

 

 

 

第四部分

建设及推广成果



1.国际合作

12019130日,应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明·约南阁下的邀请,游旭群校长率团赴土耳其驻北京大使馆进行会谈。

陕西师范大学代表团成员包括:游旭群校长、任晓伟副校长、社会科学处马瑞映处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徐峰处长、土耳其研究中心李秉忠主任、学校办公室辛峰副主任。

土耳其方面成员有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明·约南、土耳其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泰欧曼·乌依库

双方同意: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双方在人文、教育和智库等领域的广泛、长期和深入交流,促进中土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政府层面的彼此互信。

·将合作办学作为抓手,就合作办学的可能性、学科以及技术环节尽快展开对接,促进合作办学落地生根。

·致力于将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智库,土耳其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双方交流对接的重要平台。

·双方将在书籍、报纸等出版物的交换方面加大合作,进一步拓展出版业合作的可能性。

·土耳其方面邀请陕师大代表团在20194-5月份之间访问土耳其高校和相关智库。

·游旭群校长邀请大使埃明·约南阁下、泰欧曼·乌依库参赞以及其他政要在方便的时候到访陕西师范大学。

·双方就师生互访,奖学金的互设达成了初步意向。

·双方进一步强化合作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在陕师大开始土耳其语课程,在土耳其开设汉语相关课程。

·土耳其方面会向陕师大推荐优秀的博士,如果达到相应的条件,陕师大将为其提供工作岗位。

·土耳其大使馆将助力陕师大与土耳其相关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助力土耳其研究中心与土方相关机构和智库达成合作协议。

 

22019518日,伊斯坦布尔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系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教授到访土耳其研究中心,并就进一步加强伊斯坦布尔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间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主持了座谈会,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对阿尤布教授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相关情况。

经过交流,历史文化学院与伊斯坦布尔大学汉学系初步拟定了合作框架,具体包括:

在伊斯坦布尔大学设立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办公室,同时在陕西师范大学设立伊斯坦布尔大学汉学研究办公室;

双方互派师生;

双方合作开展一带一路等相关研究;

双方合作举办学术会议;

合作办好《土耳其研究》等学术刊物。

阿尤布·撒勒塔史教授此次来访我中心,并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这将极大地推动两校相关学科的建设,推动土耳其研究中心的建设,提高陕西师范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3】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初步拟定合作协议:

Dear Prof. Bingzhong,

I am pleased to report that I have had approval from Sajjad, Christine, & James Smith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the academic partnership between your Centre for Turkish Studies, SNNU, and the IAIS, U. of Exeter. The following mutually beneficial activities have been suggested. Please confirm if they are okay with you.

PHD Student Exchange: To encourage exchange between SNNU and Exeter, we propose that both institutions waive bench fees for visiting PhD students. We’ll also provide additional logistical support for incoming students – Xi’an base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ntact James directly, to smooth their application to come to Exeter and to get advice on accommodation, etc. In terms of numbers, we would look to set this at a maximum of two inbound students per year.

Faculty Exchange: As with PHD student exchange, both institutions would offer to waive fees for visiting academic colleagues. Again, James can provide logistical support for incoming academics on request.

Match-funded Faculty Exchange: Building on the Faculty Exchange proposal, we would also like to obtain joint funding for short-term faculty exchange. For example, if Xi’an agree to cover accommodation costs for a 2-3 weeks for a visiting scholar, the College could look to do the same for a SNNU academic coming to Exeter.

For a partnership with the Archaeology staff in SNNU, I have contacted the Head of Archaeology in the U. of Exeter, Prof. Ollie Creighton, and he will be contacting your archaeological colleagues separately. However, we can include SNNU archaeologists working on Tang archaeology (i.e, relevant to the IAIS) within our framework here.

I will be the IAIS liaison person for this partnership & would like very much to come to Xi'an in late summer/autumn next year (2019) as part of the Faculty Exchange to look at the Islamic archaeology and Tang dynasty archaeological sites. I hope that this will be okay.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Best regards,

Tim

 

 

2.成果推广

1】李秉忠教授出席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家讲坛”作专题讲座

20181029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到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作了题为土耳其的不确定性及其世界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李福泉副所长主持,张向荣博士和中东所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李秉忠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土耳其近期的内政与外交。他指出,经济不稳定性、转向总统制后政治前景的不可预期性、外交转型的不确定性和以强力方式解决库尔德问题的高风险性导致了不确定性成为这一时期土耳其政治发展和外交走向的主要特点。李秉忠教授认为,土耳其发展的不确定性潜藏于自身的历史当中,也与区域、世界形势有着复杂的关联度和高度的契合性,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土耳其与沙特关系和中土关系等热点议题与李秉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2】系列访谈案例

Middle East Current Politics

 

 

Critical Issues in Current Middle East

 

 

32019331日,李秉忠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就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发展中的“土耳其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土耳其”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国际格局嬗变下的“土耳其研究”

2018624日,土耳其共和国在其历史上首次同时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在任总统埃尔多安获胜,这标志着土耳其从议会制开始转为总统制,土耳其政治发展由此走上了一条新路。20188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土耳其钢铝产品征收的关税翻倍,并要求进一步审查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土美关系日益走向低谷,僵局短期内难以破解。另外,土耳其与欧盟关系自2017年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土耳其与整个西方的关系步入历史拐点,这对具有逾百年西化历史的土耳其而言意义非凡。与此同时,土耳其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颇有热情,而且土耳其对于中东事务也前所未有地高度介入。土耳其似乎正在探索某种多元化的外交道路,试图结束100多年来唯西方马首是瞻和与西方结盟的战略方向。

一、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

中国社会科学网:库尔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您是库尔德问题方面的专家,现在有很多人都对库尔德问题感兴趣,但又往往搞不清楚这一民族的来龙去脉,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库尔德人的历史和现状。

李秉忠:库尔德人是生活于西亚的古老居民,习惯于部落生活,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是其主要的效忠对象。17世纪以来,库尔德人摇摆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不同的部落往往效忠于不同的帝国,由此难以形成共同认同和统一的政治体。1920年签订的《色佛尔条约》承认库尔德人的自治地位,但该条约最后被《洛桑条约》取代。根据新条约,库尔德斯坦被再次分割,分化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等国,库尔德问题就此产生。

对土耳其而言,库尔德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库尔德工人党,由此导致土耳其东南部一度陷入“准内战”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土耳其库尔德问题正以政党政治的形式得到体现。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真正恶化的起点是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伊拉克国家失败为代价,北部的库尔德人自治区获得了“准国家”地位。叙利亚库尔德问题的近期爆发源于叙利亚内战,当下库尔德人在叙利亚正在谋求“民主自治”的地位。比较而言,伊朗的库尔德问题在“马哈巴德共和国”覆灭后,处于沉寂期,库尔德人与政府相处较为融洽。

区域局势的动荡和域外大国的干涉,导致库尔德问题趋于激化,库尔德人习惯于从域外大国中获取支持,却又屡遭大国的背叛。当下中东旧的秩序正在消逝,新的秩序处于襁褓之中,库尔德问题的走向是观察中东未来地缘政治格局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出版的专著《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探讨了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彼此作用和影响,请您谈谈土耳其的民主化进程与库尔德问题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秉忠:《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一书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以库尔德问题为主线,采用历史学、民族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彼此作用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民族与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探讨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与库尔德问题演进关系的著作。欧洲中东学会副会长蒂姆·尼布洛克为本书作序时指出,“它是由一名中国学者完成,带有着中国学者特有的文化背景和观察世界的视角……该专著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对于土耳其和极其重要的中东的理解,学术界关于土耳其和库尔德人的研究将会从中受益”。

土耳其特有的民主化进程遭遇了库尔德问题的挑战,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库尔德人身份认同的强化和库尔德工人党的建立。库尔德族裔政治最初表现为与土耳其国内左派势力的联合,逐渐形成以建立库尔德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土耳其民主政治运作的艰涩与库尔德人对土耳其民族国家构建的反抗有着密切的关系。库尔德族裔政治与土耳其传统的民族国家构建之间存在一种对冲的关系,族裔政治可能导致民主化偏离原有运行轨道,从而强化了这种冲突的特性。土耳其库尔德问题的案例表明,族裔政治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民主未必能够解决族裔问题,还很可能成为国家分裂的动因。民主的本质是通过获取选票的方式来分享政治权力,这种分享权力的潜在趋向一旦与族裔政治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使民主异化为一面合法的分裂旗帜。后发国家民主政体的构建需要分外谨慎,国内存在重大族裔问题的国家尤其如此。

二、发展中的“土耳其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介绍一下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现状与研究特色。

李秉忠: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17年。事实上,我们较早就注意到世界史研究中对于广大亚非拉国家研究的缺失。陕西师大长期以来在中东、中亚的研究上成绩突出,中东、中亚研究团队,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2010年底中东动荡引发的土耳其内政外交的深刻转型,以及2017年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问题引发的学术界对土耳其的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对于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视,最终促使我们根据自身的区位和研究优势成立了“土耳其研究中心”,并获批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

土耳其研究中心的研究特色体现在:1.关注热点话题,注重研究的前瞻性。近年来,土耳其和库尔德问题成为区域和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中心成员在《现代国际关系》《欧洲研究》《世界民族》《当代世界》《环球时报》等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文讨论,包括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2.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化历史研究。将现实热点问题同历史问题相结合。中东问题错综复杂,很多问题需要刨根问底,方能给出较为满意的答案。中心成员在《史学集刊》《西亚非洲》《土耳其研究》等刊物上发文,从历史、宗教和民族等角度深度探讨相关问题,而且注重培养学生从历史长时段来研究土耳其的历史。3.注重中东与大国关系,从历史中寻求智慧。中东地区是欧美大国的角斗场,该地区的动荡冲突与大国干预息息相关,因此对中东国际关系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中心正在开展两个项目的预研究,一个是“帝国遗产与中东治理困局”,另一个是“土耳其与欧盟”。4.强化智库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政策需求。中心一直强调第一时间信息、一手材料和一流人脉,瞄准高端智库建设目标。中心拥有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可以使用土耳其语、库尔德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材料,定期在对象国开展田野调查,力求将中心打造为国际知名智库。

虽然研究中心刚刚起步,但是一直秉承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求真致用的治学作风,以知识来服务于国家的需求。中心立足于热点问题,注重从历史和跨学科的研究中探求答案,真正做到历史学和区域国别研究的结合。研究中心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土耳其国家治理难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塞浦路斯问题与大国互动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别史专项“土耳其安全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9-14世纪中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央高校重点项目“20世纪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考察”。这些研究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凸显中心的研究特色,强化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研究中心开设了“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历史”“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阿拉伯语”等课程,“土耳其语”也即将开课,期望能够培养兼具历史学、国际政治和擅长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中心也将强化资料建设,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和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资料服务。与此同时,中心也将在如何服务社会、普及关于中东地区知识方面做一些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的《土耳其研究》2018年第一期已出版,请您对此作简要介绍。

李秉忠:当下,无论是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研究,还是对于土耳其共和国的探讨,都存在很多领域需要拓荒。对于这些领域的探索,需要以历史学的研究为基础,多学科协同。以此来理解土耳其历史、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并为一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提供有价值的观察视角和经验教训。土耳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对于理解中东发展道路有特殊意义。在复杂形势中理清推动历史进步的理念和要素,阐释一种历史进步主义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土耳其研究的连续性的、专业性的正式出版物。《土耳其研究》属于国内第一本关于中东国别研究的刊物,初步计划一年一期,聚焦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综合考查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历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与世界的互动,从而达到深度理解土耳其以及从土耳其审视世界历史进程的办刊目标。第一期十篇文章已经问世,在学术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另外,中心将致力于产出厚重的研究成果,力争办好一个期刊,翻译一批精品,发挥好智库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今年将翻译出版欧洲中东学会前副会长蒂姆尼布洛克关于沙特阿拉伯的专著,相信该专著的翻译问世将推动相关的研究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参与了许多国际国内会议,请您介绍一下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哪些活动。

李秉忠:土耳其研究中心着力强化资料建设,定期举办论坛,尤其是每年10月定期举行的国际研讨会。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就着手定期举行国际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两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以后还要将这种会议活动常态化,让世界关注中国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201710月,中心举办“中东格局变迁背景下的土耳其历史和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目的是就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土耳其模式”、土耳其式的军人干政、政治伊斯兰和库尔德问题等话题,寻求智慧和灵感。此次研讨会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举行,以土耳其为中心观察世界历史进程,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会学者分别就奥斯曼帝国历史、土耳其历史和政治、库尔德问题、土耳其经济、政治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部分成果在《土耳其研究》第一期上发表,同期也发表了关于会议的研究综述。

201810月,“土耳其和周边世界:历史与当下”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此次会议聚焦土耳其外交的转变和趋势,来自10余个国家近百位专家参会,与会人员从宗教、民族等角度进行研究,力求探究土耳其和中东研究的新路径,窥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推进土耳其以及中东其他国家民族构建、国家构建的研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国际研讨会及时探讨了土耳其内政外交的相关问题,反思了中东和土耳其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就土耳其百年西化外交和当前外交的转型,以及库尔德问题对土耳其的影响等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这些都有助于推进中土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相关的学术探讨。《土耳其研究》第二期将会发表其中的部分文章及会议的学术综述,供学界参考,部分国际媒体对此次会议也有报道。

三、“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土耳其”

中国社会科学网:目前,经济的不稳定性、转向总统制后政治前景的不可预期性、外交转型的不确定性和以强力方式来解决库尔德问题的高风险性,使得不确定性成为土耳其近期内政和外交的主要特点,请您谈谈土耳其的不确定性对世界的影响。

李秉忠:土耳其素来是中东动荡秩序中难得的稳定力量,并获得了“土耳其模式”的美誉,而当下土耳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却呈现出上升趋势。不确定性是近期内土耳其内政外交的主要特征,而且具有广泛的外溢效应。土耳其发展的不确定性之谜无疑潜藏在其自身历史中,也与区域、世界形势的波诡云谲有着复杂的关联性和高度的契合性,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经济的发展是埃尔多安政权的安全阀,世俗化道路和权力的适当制衡有助于消除土耳其国内的对立化倾向,库尔德问题的妥善管制对土耳其意义重大,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土耳其发展的前景。而且,土耳其立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与土耳其制度性的西化有密切关系,当下土耳其与西方颇有渐行渐远之趋势,增加了其脆弱性。土耳其政治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达成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331日土耳其将举行每5年一次的地方选举,正发党对此严阵以待,这次选举对于土耳其未来政治图景会产生较大影响。土耳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对于中东的稳定影响甚大,毕竟长时间以来,土耳其不仅保持了自身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往往还为中东其余国家提供某种发展的灵感和动力。

因此,我们希望对于土耳其不确定性的讨论,是在阐释一种在复杂历史形势中的历史进步,一种与历史潮流相吻合的趋势,一种进步的观念。这样,越是复杂越是值得研究,越是困难越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越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来,土美关系遇冷,土欧关系自2017年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土耳其与整个西方的关系步入历史拐点。相比之下,土耳其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颇有热情,请您谈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土耳其将会出现什么前景,以及“土耳其研究中心”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李秉忠: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中东地区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通道。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东的稳定和发展,将为中国与中东带来更多经济发展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机遇,是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式”。另一方面,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对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土耳其则正致力于2023年愿景,希望在建国100年之际建设成为“新土耳其”, “一带一路”倡议为其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

土耳其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符合国际形势、有利于双边关系,且为困境下的土耳其带来了实际利益,也符合其国家战略的要求。土耳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非地区打开新局面,在此过程中,积极建立一个健全的外交关系、贸易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十分重要,这将有益于双方互惠共赢的目标。“一带一路”提供的平台也将为土耳其的发展带来机遇,有助于土耳其奉行独立的内政外交政策。

今年年初我们还与土耳其驻华大使有过交流,他表达了土耳其政府对于中土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也希望土耳其方面的“中间走廊”计划能够与“一带一路”对接。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土耳其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中国政府也愿意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相衔接。土耳其也希望加入上合组织,这将进一步放大“一带一路”带给土耳其的红利。与此同时,中土的良好合作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带动沿线国家间的联系,以及双边与多边,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联系。土耳其如果能够与中国互相尊重,相向而行,势必会助推其进步,从而减少自身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藏的风险。

国际格局的嬗变使得土耳其研究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和迫切。“土耳其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建立和夯实与土耳其相关高校和智库的联合研究机制,加强双方的人员互访和合作研究,以此来促进中国与土耳其的人文交流,加深双方国民和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