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我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智库建设暨历史学科共建”论坛在我校举行。我校副校长党怀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徐思彦等出席活动并讲话,承办单位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与会单位专家代表参加研讨。论坛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主持。

此次论坛共设“智库建设”和“历史学科共建”两个分论坛。“智库建设”论坛在教育博物馆附楼S314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党怀兴代表学校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指出我校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近年来依托地缘及学科优势,在“一带一路”区域历史与国别研究、西北边疆历史与现实问题研究等方面产出不少成果,相关研究单位和人员撰写的智库报告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作为国家级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仅在纸质文献出版方面成绩突出,而且在大数据资源研发、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引人注目,陕西师范大学过去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希望双方深化合作,助推我校学科建设和智库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致辞中介绍了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简要历史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与智库机构和高校学者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有着深厚人文社会科学底蕴的陕西师范大学能够进一步给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面更有力的支持,出版社方面也将以自身平台助力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和智库建设,在推进“一带一路”相关研究中实现合作共赢。
随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期刊分社总编辑高明秀、国别区域分社社长张晓莉分别就“智库报告撰写与皮书出版”和“数据库如何服务智库建设”进行专题发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徐思彦、城市和绿色发展分社社长任文武、历史学分社社长郑庆寰、国别区域分社社长张晓莉、历史学分社总编辑宋荣欣等,我校“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副主任黄达远、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张凌云、学科建设处副处长郭响宏等就智库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历史学科共建”分论坛在文汇楼C区424会议室召开。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代表学院对杨群总编辑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一直以来对我校历史学科成果产出给予的大力支持。他介绍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沿革和建设现状,希望双方积极拓展学科建设各领域的合作。他还就我校土耳其研究中心等四个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做了说明。
杨群总编辑表示,社科文献出版社秉持“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建设理念,坚持“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定位,希望借助此次分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探寻与我校历史学科合作的契合点,以校、社合作推动学术成果的价值提升。
社科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副社长高靖就国际推广及“走出去”项目的申报进行说明。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教授杜文玉、王晖、王双怀、拜根兴、周晓薇、黄寿成、张华腾、黄正林、施建雄,世界史教师王成军、胡舶,副教授詹晋洁等就图书出版、项目合作以及对外交流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最后作总结,他表示,“智库建设暨历史学科共建”论坛是我校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合作共建的重要举措,为学校智库建设,尤其是历史学科项目申报、数据库建设、中文优秀成果“走出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合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贡献更多学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