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4日第A04版上发表《拓展国别区域研究领域——以环黑海区域研究为例》一文,全文如下:
拓展国别区域研究领域——以环黑海区域研究为例
环黑海区域是多种文明的交融、碰撞区域,被视作欧亚文明的传统交汇带,同时还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棋盘”。环黑海区域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绕不开的重要地区。
环黑海文明的生成和演进
古希腊时期,希罗多德对公元前5世纪的黑海北岸有所记述。公元前7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就来到黑海,开展了一系列殖民活动,最著名的希腊化王国有两个。一个是约公元前5世纪建立的以潘提卡彭为中心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博斯普鲁斯王国是位于克里米亚地区的一个希腊化王国,后依附于罗马,到公元3-4世纪时,沦陷于匈人的进攻。第二个比较重要的王国是本都王国,存在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左右,后被罗马征服。黑海地区居民的身份认同摇摆于当地身份、希腊化身份和罗马身份之间。
随后是拜占庭帝国对黑海的统治,以黑海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为拜占庭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来源。在马其顿王朝鼎盛时期的10世纪,地处黑海北岸的沿海城市科尔松成为帝国重要的生产中心、海洋贸易转运中心、连接南俄草原各个民族的陆地贸易区域中心。拜占庭帝国时期,黑海区域文明交往、发展的界标性事件当属“罗斯受洗”。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深度形塑了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与演进,也在当代俄罗斯文明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拜占庭帝国之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黑海,奥斯曼帝国也充分认识到黑海对帝国的重要性,强调黑海可以给奥斯曼帝国带来安全和繁荣。布罗代尔认为,如果没有黑海提供的资源,奥斯曼帝国庞大的首都将无法生存。恩格斯指出,“黑海地区港口不仅承载着欧洲和亚洲内陆之间的农业产品的贸易,也承载着亚洲内地,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同波斯、土尔克斯坦和德黑兰等地的贸易……”查尔斯·金也描述了黑海贸易的繁荣景象:“黑海已经是一个经济网络的中心,这个网络从中国的桑树林延伸到马赛的丝绸店,从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集市到大不里士的集市,它位于主要国际通道的十字路口。”
奥斯曼帝国与沙俄的黑海之争
从16世纪末开始,尤其到了18世纪,沙俄进入黑海并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黑海控制权的争夺。第五次俄土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双方签订了《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宣告俄罗斯力量正式进入黑海。第六次俄土战争之后,沙俄吞并克里米亚,控制了从乌克兰到高加索的黑海北岸大部分地区。在第九次俄土战争中,英国出手援助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取得了战争胜利,作为战争成果的《巴黎条约》规定“沙俄与奥斯曼帝国均不得在黑海沿岸建立任何海军基地或要塞”。
克里米亚战争的取胜为奥斯曼帝国在黑海的崩溃踩了一脚刹车,但是并不能完全扭转其颓势,围绕黑海的争夺后来就成了英国和沙俄等西方列强之间的争夺。正是由于欧洲大国权力平衡的需要,海峡问题的现状得以维持。恩格斯在《土耳其问题的真正症结》中写道:“东方问题的关键在于黑海海峡的控制权问题,谁掌握了这两个海峡,谁就可以随意开放或者封锁这个通向地中海遥远角落的通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打通黑海海峡,英法发动了损失惨重的加里波利战役,最终失败。土耳其把它称之为“恰纳卡莱战役”,这次战役也被认为是俄国革命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打通黑海海峡,英法就没有办法对俄国施以援手。一战结束后,在洛桑会议上签订了关于黑海海峡地位的条约,但是苏俄一直没有签署这个条约。1936年黑海的相关各国签订了关于黑海海峡问题的历史性文件《蒙特勒公约》,以国际法的形式承认了土耳其对于海峡的权利,成为土耳其重要的战略资产。
二战以来环黑海区域地缘政治演进
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表示修改《蒙特勒公约》时要考虑到苏联的利益。1945年,苏联对土耳其提出了三项要求,其中一项包括同意苏联在海峡建立基地以及修改《蒙特勒公约》。冷战期间,黑海地区成为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前沿,黑海几乎变成了苏联内湖的同时,土耳其依然掌控着土耳其海峡。
冷战结束后,地区性的冲突和国家内部冲突再次复苏。土耳其依然是黑海地区的重要“玩家”,而且黑海的能源对土耳其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强化环黑海区域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与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各种文件,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中国主要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带来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经济发展方面的机遇,对于黑海地区的深化合作、和平稳定,能起一个推动、助力的作用。
环黑海区域独特的历史演进、不同的区块、多样的身份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意蕴,既丰富了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也对广大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要求。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黑海只不过是一个“奥斯曼湖”,属于延伸的地中海地区的边缘地带,不是自成体系的历史区域。但以斯特凡·特罗布斯特为代表的后世历史学家提出了黑海是一个“历史中观区域”的判断,强调黑海作为独立区域和研究对象的属性。环黑海区域在历史上形成了内在的独特联系、文化和身份,一系列黑海区域组织的建立证明了该区域的独立属性。只是环黑海区域的共性往往被外界所低估,或者说某些力量趋向于低估这种共性。黑海地区的统一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对于黑海地区统一性可能作出的贡献也应该加以强调。当下国际格局的演变,使得强化环黑海区域研究具有异常的紧迫性。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黑海通史研究”(22JZD037)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536&eid=46399&idate=12_2023-04-04